2021年03月31日
第03版:

为官从政贵知“敬畏”

■杨迎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才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扎的更深更实。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说:“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意思是说,有所畏惧则不敢放肆,因此能修养德性;无所畏惧则为所欲为,必然招致灾祸。相反,“官有所畏,业有所成”。为官者有所畏惧,就能认识到职责神圣、使命光荣,就能勤勉尽责、夙夜在公;有所畏惧,就不敢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就不敢恣意妄为、腐化堕落,进而更谨慎、更勤勉、更清廉。

敬畏人民。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李世民,屡屡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以史为镜,探讨兴亡之道,认识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的道理,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促进社会安定的措施,使唐朝国内太平,四方夷服,开创了“贞观之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敬畏之心须臾不可忘却,越是成就辉煌,越需要保持对人民的谦逊敬畏之心。从1953年2月18日,毛主席在武汉脱下帽子向群众致意,大声喊:人民万岁!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请您批评指正”“您是我大姐”的亲切话语,人民领袖都把自己摆在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地位,怀着虚心求教的心态“以人民为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把人民置于“万岁”的高度,敬畏人民、服务人民,怎会得不到人民的信赖和拥护。然而,也有个别干部以“官老爷”自居,在人民群众面前冷横硬推甚至耀武扬威,拿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却做着利己损民的恶事,这些人都受到了应有惩罚。毛主席说:“要把脱离群众,卑视人民看成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切肤剜肉,应该痛彻心扉。”领导干部要永葆公仆本色,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使我们党永远得到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敬畏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并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才有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底气和保障,领导干部才有了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平台和依靠。每一名领导干部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培养,回报组织的最好做法就是“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关键时刻担起千钧重担。2018年8月20日,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省大连市,受其影响,停靠在中船重工第七六O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紧要关头,第七六O研究所17名同志,挺身而出、英勇无惧,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作业过程中,黄群、宋月才、姜开斌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牺牲。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褒扬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

敬畏法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领导干部敬畏法纪,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力,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流芳百世的名人典故。《后汉书》载:东汉名臣杨震,高升东莱太守。在其赴任之途,昌邑令王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并说“暮夜无知者”,却被杨震厉言制止:“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杨震“暮夜却金”的事,古今中外,影响很大,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古代士大夫尚且如此,今天的共产党人更应该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领导干部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时常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在细微处保持警惕、警觉、警醒,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慎独慎初慎微慎友,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坚决不搞两面派、不做两面人,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

“人有所畏,其家必和;官有所畏,其政必兴;事有所畏,其业必成。”每一位领导干部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不负党和组织重托,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行稳致远,作出无愧于新时代和人民的更大业绩。

(作者系济宁市司法局党委委员 济宁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

2021-03-3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65835.html 1 为官从政贵知“敬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