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9日
首页
第03版:

找准“良药”精准脱贫

■本报记者 鲍童

本报通讯员 李金山 摄影报道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为贫困户找到摆脱贫困的“治病良药”。市人社部门积极落实就业政策,根据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等,利用地方特色“对症下药”,走出了一条条符合当地情况、有效解决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路来,让扶贫工作从“输血”变“造血”。

扶贫贷款

贫困户入股合作社

“我通过县人社局贷款了3万元,入股了合作社,每年年底都有分红的钱。加上自己做些小棉衣在网上卖,现在的收入还是挺不错。”家住金乡县鸡黍镇西桥村的赵小燕是创业扶贫贷款的受益者,从小因小儿麻痹症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双腿行动不便,结婚生子后,家中的经济负担更重了,日子一度过得十分拮据。

去年,金乡县人社局确立“扶贫贷款+扶贫户+合作社”的模式,即人社局向贫困户发放每户最高3万元的创业扶贫贷款,贫困户采取入股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参与合作社经营活动,合作社不仅为扶贫户发放一定分红,而且还为其种养殖活动提供“产、购、销”一体的服务。

2017年10月起,金乡县率先在马庙镇进行试点,引导25名贫困户加入金乡县京信专业种植合作社,并联系银行为他们提供70万元的创业扶贫贷款支持,合作社不仅为每名贫困户筹集到价值2000余元的化肥农资,解决了扶贫户秋种难题,贫困户还在合作社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大蒜、果蔬种植,并通过合作社自有的“云农网”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实现了增产增收。

2018年4月,鸡黍镇47名贫困户加入了金乡县的另外一家农业合作社,凯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社员,依托我们自己的电商平台可以直接在网上销售。另外,在我们线下市场中销售农产品的社员,我们也不会收取一分钱。如果还想在市场里做些小生意,房屋租赁费我们也会给社员打8折。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常年从寿光聘请高级农业师,免费到现场指导农户进行农业种植,提供技术指导。”凯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张亮介绍说。

金乡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创业担保贷款科科长程强介绍:“因为贫困户创业能力、就业能力都比较差,就想到通过企业合作的方式,发放创业扶贫贷款。”截至目前,金乡县已有12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为贫困户发放创业扶贫贷款共计344万元,京信合作社为贫困户发放化肥农资9万元,凯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发放分红1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和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

手握技术

脱贫有了“助推器”

“就业扶贫车间”可以说已经在我市实现了“遍地开花”,现如今一批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利用地方特色,引导建设的一批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手工业就业扶贫车间,已经为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劳动力,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的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在梁山县拳铺镇山东永旭就业扶贫车间里,贫困户杨花荣正在熟练地编着藤椅,黑色的藤条在她的手间上下翻飞,不一会一件藤椅部件就被她编织完成了。杨花荣告诉记者,她和厂子里的其他工人都是居住在附近村子的村民,往来车间非常方便,每天7点半上班,5点半下班,并不耽误照顾家里。工资是按件算的,每个月都能拿到两三千元,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车间里有专门聘请的师傅,对工人进行技能培训,手把手、一点点的教给她们,从不会慢慢培养到会,有的村民不仅能在厂子里熟练地编织藤椅,甚至还有人因此开办了自己的藤椅加工厂。”梁山县拳铺镇永旭就业扶贫基地经理吴勇告诉记者。还有些村民会从车间里拉出半成品,回到自己家中进行加工。这样对那些行动不便,或是不方便外出工作的贫困人员,就更好地解决了家门口就业。

梁山县人社局围绕“扶贫先扶志、输血需造血”的思路,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人员,根据其特长、意愿实行免费培训、清单制度,签订培训计划书,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大篷车下乡活动,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技能培训,让每个农村贫困户、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项致富技术。并相继在15个乡镇因地制宜地举办家政服务、保育员、中式面点等技能培训16期,对有技术、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举办创业培训、扶贫等多个培训。创新电商扶贫的实践模式,利用电商培训为精准扶贫注入互联网基因,帮助他们提高创业技能。

2019-05-09 1 1 日报 content_657797.html 1 找准“良药”精准脱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