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市文化中心正式启用。济宁市文化中心是我市重点建设项目,重要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包括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与之配套的高地公园等。随着开馆的举行,“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探讨也逐步走向深入。透过文化中心这个窗口,人们的目光越过日新月异的建筑形态,聚焦于城市的内在品质,寻求和谐城市之道。
文化,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犹如取之不竭的智慧宝库。自人类有城市以来,无论其怎样变化、更新,都离不开自己一脉相承的历史和文化。它穿越时空,不断丰富、积淀,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印记,也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根基。那些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总是显出与众不同的气质,有什么样的文化精神,才会有什么样的规章制度,形成什么样的产业结构,结出什么样的经济之果,形成什么样的城市社会。
用文化滋养和谐城市,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我市高水平举办承办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一批重大文化活动,高标准建设了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一批带动性强的文旅项目,成功入选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十大最具人气旅游目的地。城市文化品位正成为越来越有价值的城市资产,成为济宁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市域一体、一县一品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正在形成。通过打通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需求,更能成为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文化保障。
用文化滋养和谐城市,要从战略的高度、历史的深度、现实的维度和需求的角度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契机,要依靠创新这一重要抓手,依靠“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手段,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寻求科学有效发展新路径。建设文化中心是济宁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文旅融合,推动文化惠民的实事好事,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市要以文化中心启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文化担当,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上,在推动文旅融合、探索文旅引领经济转型发展新路径上,担当更大责任、作出更多贡献。
用文化滋养和谐城市,要把市文化中心管理好、维护好、运行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城市作为一种景观、一种空间,文化是它的核心与灵魂。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是否深厚,文化氛围是否浓烈,文化凝聚力和文化辐射力是否强劲,是衡量其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很大程度上说,现代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数千年人类历史,创造出无数光辉灿烂的文化。不同形态、不同地域文化的积累、渗透与传承创新,又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演进——从市文化中心开馆启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我市文明的足迹。这足迹激发我们思考,激励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