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曾几何时,广告代言是名人明星的专利,互联网产生了大众点评,用户的分享积少成多为口碑,经过互联网更可能产生病毒传播的价值,赋予了普通人推荐产品的能量。小红书APP里面海量的“种草笔记”(用户以亲身体验形成发布的笔记)不一定推荐的是小红书的商品,但是正如百度在广告问题上栽了一样,美妆、手袋、各类奢侈品的分众版百度——“小红度”这次也栽了。新京报的记者伪装成发点“种草”笔记的写手,暗访曝光了伪造体验的产业链。所谓体验无非是绞尽脑汁纯属编造的软文,其实就是广告,而且缺乏监管的广告。
观点摘要:明星们塑造的是产品的形象,而大众点评给的是实际的体验。如果大众好评只是错觉,所谓体验都不是真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大众点评的价值。对于小红书,这是严重的信任危机。一方面,烂了口碑无疑是自掘坟墓,但是另一方面,致力打假,当然会失去流量,进而可能失去资本。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利益,以此在资本市场上作为融资的筹码,小红书对此也难说是睁只眼闭只眼。
对于点评造假,根据“互联网避风港原则”平台可能在某些条件下避开责任,但是一旦口碑无可挽回,就得承担资本的风险。借鉴直播平台的管理经验,直播间流量突然变大的,就是重点监管的对象,小红书种草特别集中的就是重点监控的对象。还有关键词搜索,监控。对于厂家和商家,运作这条产业链的痕迹总会在社交媒体上出没,蛛丝马迹有迹可循。擒贼擒王,商家店家早就提供了清晰的查证线索,顺藤摸瓜,对造假的商家进行打击,技术上根本不是问题。这次媒体曝光,给监管又提供了清晰的目标。
弘扬劳模精神
4月30日 《人民日报》 智春丽
背景: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随着新一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公布,劳动模范——这个承载着共和国特殊记忆的群体,再次成为新闻热词。
在今年的表彰名单中,有在火箭总装一线奋战30余年的崔蕴,还有秉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动车组装班;有深耕高端数控机床研发、“代表中国冲击世界一流”的女设计师盖立亚,还有执着于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模式、见证阜平贫困发生率由54.4%下降到13.8%的“金领”李二国。他们是创业者,是实干家。在我们这个70年间从积贫积弱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劳动的荣光与价值。
观点摘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时代的劳模,给了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迪?劳动的内涵在更新,劳模的标准在“进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是不变的秘笈。
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身上闪耀的信仰光彩。“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盘点这些劳模,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穿越眼前的迷雾,相信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实干苦干的劲头。“一勤天下无难事”。无论哪个时代的劳模,都是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的劳动者。涵养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创造更好制度环境,就能激发亿万人民用劳动托举梦想的豪情,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把“两个大计”落到实处
4月30日 《人民日报》 邵景均
背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以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两个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我们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把“两个大计”落到实处。
观点摘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两个大计”落到实处,必须着眼于百年树人的长远要求,从解决当下一个个具体问题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方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
在充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当前,我国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种种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真正把“两个大计”落到实处,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重要保证。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此外,家庭、学校、社会要紧密合作,共同尽到办好教育事业的责任。只要多管齐下、同向发力,“两个大计”就能真正落到实处,教育事业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电影呼唤“想象力消费”时代
5月05日 《南方日报》 陈旭光
背景:笔者获悉,2019年,中国有多部科幻电影有望陆续上映,如滕华涛执导的关于外星人与人类在上海决战的《上海堡垒》,张小北执导的改编自科幻探险漫画的《拓星者》,以及《明日战记》《球状闪电》等。它们被寄予厚望,甚至有人提及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说法,这与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的成功不无关系。
观点摘要:在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的背景和格局里,笔者认为《流浪地球》掀起的这股国产科幻电影新浪潮或将蔓延全年,并且有着三重重要意义:首先是一种“硬科幻”新类型电影的出现和新主流电影内涵的加强或拓展。再次,国产科幻电影对于工业美学建构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第三,按传统文化“不语怪力乱神”的眼光看,某些科幻电影题材也许不免有“杞人忧天”的色彩,但实际上科幻电影往往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时代文化隐喻意义和公众影响力。
以此为契机,中国电影市场或将迎来一个开掘中国观众“虚拟消费”或“想象力消费的新阶段”。一定程度上,“幻想类电影”是衡量一个民族想象力、创意力、创造力之程度的标尺之一。这类电影不仅因其故事的假定性和虚构性,充分迎合了当下年轻一代观众对于拟像环境的依赖感与“想象力消费”的诉求,而且在类型融合基础上加入中式幻想再造的创作模式也有助于在电影中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华峰 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