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守臣 通讯员 李艳
在风景秀丽的泗水泉林,不光有着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景观,还培育出一批善良淳朴、积极上进的年轻人。今年36岁的马新锋,虽然行动不便,无法从事正常人的体力劳动,却通过勤劳的双手,设计制造出符合不同情况的电动轮椅,为肢体有障碍的残疾人带来了福音。不但为家庭带来了收益,还承载了一个残疾人对未来的期望,传递出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2006年再平凡不过的一天,却让马新锋的人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于一场车祸,年纪轻轻的他却再也没能站起来。“得知是高位截瘫以后,感觉自己以后的生活一片黑暗,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面对现实,一度有了轻生的想法。”面对生活给自己开的玩笑,马新锋在卧床一年的时间里,看到父母不但要为生计忙里忙外,还要照顾高位截瘫的自己,他感觉为了父母,自己也不能就此颓废下去,从那以后,马新锋努力调整自己心态,积极的配合恢复治疗。
为了减少家庭的负担,马新锋花钱买了一个二手的四轮轮椅,努力尝试着生活自理。经过不断的努力,他已经掌握了一些在轮椅上生活的技巧,不服输的他决定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很多工作岗位都无法接纳他。这让刚燃起生活希望的马新锋感到非常失落。痛定思痛的他决定不求于他人,自己靠双手养活自己。于是在2008年,马新锋开始了自己的养殖路。他为了让自己对养殖更专业,马新锋白天去附近的养殖场学习经验,晚上自己在家埋头看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不断的努力下,养殖场也越做越大,这也成了马新锋收获的第一桶金。生活的重担没有让这个高位截瘫的年轻人所屈服,反而让他越挫越勇,不断挑战着自己的极限。
2016年初,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工作和生活,马新锋开始研究和改进自己的电动轮椅。“轮椅给我最大的困扰就是续航能力比较差,我在养殖场来回半天就会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而且我感觉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马新锋说干就干,初中学历的他对机械并不是很了解,为了解决心中的困惑,马新锋每天驾着自己的轮椅,在镇上来回奔波,“遇见不懂的问题我就请教修摩托车和汽车的师傅,庆幸的是,我们泉林有很多摩配的公司和车间,他们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动力。”在马新锋的不断改进下,第一代四轮轮椅代步车终于成型了,它不但可以让下肢残疾的人离开病床,还可以让他们自己通过简单的按钮遥控到达想去的地方。大大减少了残疾人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产品一推出来,马新锋就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来参观体验他的新“代步车”。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了解到他的产品后,都想拥有一台电动轮椅代步车。心地善良的马新锋每次都会满足别人的要求,根据客户的身体状况,设计出符合他自己的代步车。优质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加上他细心的服务,很快,马新锋就成了圈子里的名人,他的产品更是受到了全国各地残疾人的欢迎。
随着电动轮椅代步车订单的不断增加,让马新锋感觉到,制造针对残疾人的产品,不但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帮助更多像他一样有困难的人,这让马新锋感觉到生活更有意义。于是他将自己通过养殖赚取的积蓄,开始了对残疾人电动轮椅的研究和开发。为了让残疾人能使用上更称手的电动轮椅,马新锋通过请教老师和网络,不断拿自己的电动轮椅做实验。“怎么能让代步车行动更方便?我改小了车子的尺寸。怎么能让操作更简单易懂?我简化了操作的按钮。”马新锋从自身出发,因为他更了解残疾人更需要什么,不断的改进电动轮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使用的材料和配件上,马新锋也毫不含糊“所有的车架、控制系统和刹车系统都是采用汽车的制造原理,大大加强了电动轮椅的安全性。为了有更好的舒适性,还设计了避震装置,来适应不同的道路状况。”
经过两年的不断研发和改进,马新锋研制的“路霸”电动轮椅代步车已经到了第六代产品。马新锋的产品现如今已经销往全国各地,他为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减轻了生活的负担,让他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做到少求人、不求人!”马新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