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5日
首页
第03版:

儒家思想视阈下的五四精神

■刘长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内涵丰富,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基础,更深刻地体现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关于道德品质的经典论述,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提供了动力源泉,使道德品质修养成为广大青年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深入挖掘五四精神,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把五四精神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统一起来,有着积极地作用。

儒家思想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与坚持五四精神,保持永久奋斗、坚定理想信念是一致的。《论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他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认为积极人生应该是“发奋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于理想,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表现出对自身力量的坚定信心。正是基于这种自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才成为儒家思想对人的道德品质要求。这种为了追求社会理想和天下大义,主动承担、努力进取,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影响广大青年,培育了中华民族精神并鼓励他们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儒家思想宣扬民本理念,这与坚持五四精神,爱国爱民是一致的。民本理念是儒家思想的基点,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明确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群轻”观念;荀子进一步提出“君舟民水”。儒家的民本理念在现在表现为热爱国家、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这就要求广大青年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树立民族自豪感,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儒家思想提倡完美的君子品格,这与坚持五四精神,修身为天下、树立道德榜样是一致的。孔子第一次提出君子这个概念,并在与弟子们的谈论中赋予君子鲜活而深刻的内涵,使君子成为儒家的理想品格,成为人们孜孜不倦、用心用力追求的“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最高境界。 君子包含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这是君子自我修养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标准。君子品格不能仅停留在个人层次上,还有深层次的意义和要求,即通过“修己以安人”实现“内圣外王”。“修己”是“安人”的基础,“安人”则是“修己”的目标。“修己”的最终目的是“内圣”,“安人”的最终目的是“外王”。“修己”反映了君子道德修养的自律性,“安人”折射出君子的担当精神和社会使命,这就要求君子利用“修己”形成的忠孝、仁义等道德自觉,用于管理国家、造福百姓的社会实践中。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模范,从个人修养到培育家庭,再到奉献社会,需要君子作为标杆。广大青年要以君子为道德榜样,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精忠报国,才能托起我们民族的脊梁。

儒家思想赞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这与坚持五四精神,倡导终生学习、知行合一是一致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第一次提出学无止境的思想,这是儒家思想对学习态度的最好总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思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才能不断进步。读书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党,这就要求广大青年要学字当头、勤于思索、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

把握儒家思想精髓,抛砖引玉,从四个维度实现儒家思想与五四精神的融合转化,对于赓续五四精神,坚持文化自信,帮助广大青年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奉献国家发挥着积极影响。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爱国为民、勇于付出,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那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2019-05-05 1 1 日报 content_656420.html 1 儒家思想视阈下的五四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