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8日
第01版:

巧用“加减乘除” 创优营商环境

——我市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开工前零收费

■本报记者 刘传伏

本报通讯员 田超 张珂

三月初,山东翔峰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打算入驻山东新材料产业基地。该公司负责人刘建伟前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审批开工时被告知,该企业无需缴纳相关评审事项缴纳中介费用,相关费用政府已提前买单,企业可以直接入驻。“以前光开工审批就要跑很多天,现在不仅不用跑了,还节省了费用,真是太好啦!” 刘建伟高兴地说。这是我市实施审批开工前零收费的一个典型事例。

近年来,我市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开工前零收费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政府统一评估”和“后置缴费节点”等举措,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能,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截至目前,我市已运用“零收费”模式办理项目施工许可200余件,大幅降低开工前评估环节企业资金成本,涉及可后置缴纳的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费用超10亿元,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政府统一评估

评审事项上做“除法”

我市统一出资,对本市一定区域内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等多个评审审批事项进行统一评估,评估结果免费提供给入驻该区域的建设项目使用,无需企业自行花钱编制评估报告。同时,我市统一购买施工图审查、综合测绘等中介服务,企业无需再为相关评审事项缴纳中介费用。在山东翔峰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所在的济宁高新区山东新材料产业基地,高新区管委会提前对该基地完成了土地勘测、土地估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水土保持评价、防洪影响评价、文物影响评价等8个事项的综合评估,企业入驻后可直接运用评估结果,为企业直接节省评审审批成本250多万元。目前,济宁高新区已对38.25万亩土地实施了区域评估,30多家企业享受到实惠。

承诺制+容缺办

开工条件上做“减法”

市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中心项目开工需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5000余万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000余万元。市城投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时,书面承诺3个月内缴清有关费用,太白湖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当日受理并审查核发了施工许可证,既减轻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也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为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我市实行“承诺制+容缺办”,开工条件上做“减法”。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推行施工许可审批承诺制的通知》《济宁市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试行)》等文件,不再将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工伤保险、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改为建设单位承诺在办理预售时缴纳。推行告知承诺制,建设单位承诺在明确的期限内完成缴费即可先行办理施工许可证,相关费用可“缓缴”,进一步降低开工门槛。

强化跟踪核查

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做“加法”

我市在推行一系列便利化改革举措的同时,做好事后核查和监管工作,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实现“审批事项快准入、事后监管不放松”。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开发行政审批与监管信息互动系统,打通审批与监管信息渠道,审批部门办结审批事项后,第一时间将审批结果、企业承诺书等发送至相关监管部门,保障监管及时跟进。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后,相关部门即可对企业履行承诺情况进行追踪和核查,对未按约定履行承诺的企业,纳入信用记录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必要时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推动企业守信践诺,确保工程质量。

提升工作效能

在政务服务上做“乘法”

我市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市县两级全部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工程建设项目相关审批事项“整链条”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线下设置“审批专区”,线上开发“申报系统”,建立起“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审批模式,努力实现企业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只上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科学实施项目分类精准审批,优化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工业零增地、工业标准地、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14类项目审批流程,明晰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和办事程序,相对固化审批模式。加快推进相关领域“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创新设计“一张表单”,结合单个工程建设项目特征,制定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流程,工作人员一次告知,办事企业一表申报,提交材料实现信息共享复用。

2021-03-28 ——我市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开工前零收费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65641.html 1 巧用“加减乘除” 创优营商环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