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观点提要:133年前,1886年的5月1日,美国劳工在全美范围内发起了大罢工,争取劳工的权利。他们的呐喊在全世界劳动者心中激荡,凝聚成一个共同信念:一切财富都由劳动者创造。在这起事件的推动下,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庄严宣布将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五一劳动节的设立,向世界宣明劳动者的重要贡献。劳动创造一切,奋斗成就未来。今天,中国正进入新时代,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依然面临艰难险阻和挑战,更需要弘扬劳动的精神价值,以拼搏的姿态赓续传统,以奋斗的精神开创未来。奋斗是劳动者的崇高品格,也是新时代的精神气质。在民族复兴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新时代的青年重任在肩,作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未来的创造者,惟有继续以敢闯敢试的改革勇气、风雨无阻的执着无畏、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才能激发青春的激情、劳动的伟力,抵达梦想的彼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我们弘扬劳动的价值,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氛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不要用身份对立夸大“医患纠纷”
4月29日 《长江日报》 杨京
背景:近日,上海仁济医院(东院)一名医生拒绝接诊插队的病人后,与对方发生冲突,二人双双被警方带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医生和警方均表示双方的应对方法“都有提升的空间”。
观点提要:在此事的传播过程当中,网络上出现了大批网友各自“站队”的景象,甚至上升到对医生和警察两个职业的评判。“医患关系”大家都很关心,但这并不是说,发生在医院里的一切纠纷,都是医疗纠纷、医患矛盾。通过警方、涉事医生回述事件经过,其实可以很清楚判断,这是一起治安事件。因为插队就诊被拒,后与医生发生冲突,这样的“冲突”,放在医院、学校、银行,都属于扰乱秩序,性质严重点,就构成治安事件。公众对于“医患关系”这根弦绷得很紧。但在审视这件事时,恰恰需要去掉涉事者身上的身份标签,谁对谁错自有调查来作公论。这就好像,两个人在因为买电影票时插队而动手,或者因为车辆擦碰而吵架,类似的矛盾冲突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无论其中的是非曲直,事件的发生与双方的职业身份其实扯不上多少关系。再说,大家也都有一个基本常识:对于任何一个职业群体来说,无论是医生、警察还是其他人,都有可能存在不守规矩的个体。一起简单的治安事件,不应该被双方的身份所影响,更不应该被某种社会情绪所裹挟。
“面对面”比“屏社交”更重要
4月29日 《光明日报》 常莹
背景:近期,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研究结果公布。该研究对全国18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进行调查,数据显示,点外卖频率越高的大学生,其自评身体和心理健康测量得分越差,抑郁得分也越高。点外卖和健康之间是否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观点提要:得出点外卖频率与大学生的抑郁倾向程度正相关的考量,并不意味着高频点外卖会导致抑郁,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参数,不过,这也侧面反映了两个现状:大学生的社交弱化和大学生在选择上的主观能动性。与其说点外卖的大学生抑郁倾向更高,不如说执着于屏幕的他们忽视现实社交的意义。已有的研究已经证明,沉迷在网络社交中的沟通,却恐惧于现实社交中的联系,长此以往,自然会导致内心情绪悲观化。这也是屏幕背后的青年一代所面临的社交现状。大学生的抑郁倾向程度不是点外卖一个单项要素能决定的。但得看到,国内的抑郁症患者中,大学生所占比例正在逐年递增。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由此,学校应该关注大学生高频点外卖这种现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社交需求占据人类需求很大的一部分。在这里,还需给大学生们提个醒:放下外卖软件,走出宿舍门,多留出一点情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给友人,也是让自己更加快乐的一种方式。
“住宅质量缺陷保险”直指痛点
4月29日 《新京报》 房清江
背景:《北京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暂行管理办法》已于4月24日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今后在北京新购房的业主若发现房屋相关质量缺陷,可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申请。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基本承保范围,为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保温和防水工程。
观点提要:屋顶渗漏、墙体开裂等房屋质量问题在住房交易中比较常见,对于购房者来说,即便在房屋工程质量保修期内,找开发商维权往往都不是很顺利,一旦过了保修期,开发商撤场,想解决住房质量问题则更难。建立住宅质量强制保险机制,最大的意义是将住房质量开发商保障责任前置。这样可以增强购房人权益保障的可靠性,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纠纷的发生,同时通过引入市场保险机制,为住房长周期的质量问题提供稳定的维修赔付服务,更好地保障购房人权益,改变传统模式下住宅质量问题直接由政府兜底的状况。通过市场“无形之手”建立有效屏障,实现政府对住房质量由管向治的转变。此外,将保险机构引入住房质量管理,保险公司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减少业务风险,会对开发商住房建设质量起到一定监督作用。就此看,探索建立住宅质量强制保险机制,是一举多赢。
(集纳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