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1日
首页
第04版:

解决“想干”的问题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系列谈①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干部,就是要干事,能担责。

今年是省委确定的“工作落实年”,是我市实施“项目落实年”的第二年。我们惟有进一步铆足干劲、担当作为、大抓执行、狠抓落实,才能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干事是干成事的前提。凡事想干了,才有希望;没有想干事的激情,没有前进的动力,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是不可能干好事情的。因此,提升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首先就需要各级干部不断强化执行意识,增强“想干”的思想自觉,解决“想干”的问题,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

强化执行意识,解决“想干”的问题,要干有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松。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紧要关口,没有坚定的信心,就会有畏难情绪,干事缩手缩脚;不能保持定力,就会瞎折腾,走弯路、错路,想顺利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保持定力才能排除干扰、攻坚克难。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的深情厚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没有任何借口”的政治自觉,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抓落实的成效体现“两个维护”。

强化执行意识,解决“想干”的问题,要干有标准。“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是一个竞争无处不在、发展不进则退的时代,这是一个理念更新加速、发展千帆竞逐的时代,这是一个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如果思想不解放、视野不开阔、思路不创新、境界不提高,发展就不会有动力、不会有活力、不会有后劲、不会上水平。要提高思想境界和工作标准,树立国际视野、全球思维、世界眼光,在全省全国寻标对标、达标创标,确立一流的工作目标,制定一流的办法措施,大力实施“追赶战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力赶超、赢得先机、化危为机,始终保持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拼抢精神。

强化执行意识,解决“想干”的问题,要干有动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关系地方发展,关系事业兴衰。一个好干部用起来,就会激发更多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个投机钻营的干部得了好处,就会伤了、冷了更多干部的心。要树立凭实绩、按能力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打破论资排辈,消除“平均主义”,让敢扛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舞台、有地位、有待遇。要修订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执行力和承诺落实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解决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要为基层干部“松绑减压”,进一步减文减会减活动减检查减报道,让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放出来,专心抓落实。

强化执行意识,解决“想干”的问题,要干有激情。想干事是一种状态、一种激情,核心是态度问题。充满激情立志干事创业,反映出一个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姿态和思想境界。“比学赶超,重在赛马”。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平台,也是比武的“大擂台”和“赛马场”。全市各级干部要有闯劲、敢亮剑、能战斗,以饱满激情去打擂、去赛马,打出精气神,赛出新境界,力争涌现出更多“小老虎式”的干部和团队。

行始于思,思在干之先。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我们的行动、考验我们的能力。只要全市各级切实增强“想干”的思想自觉,始终拥有“想干”的强烈愿望,不断提升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就一定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2019-05-01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系列谈① 1 1 日报 content_656219.html 1 解决“想干”的问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