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9日
首页
第07版:

版权保护,城市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本报记者 李允 本报通讯员 赵长栋 张强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庆祝第19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家版权局、省版权局下发《通知》,安排部署2019年全国知识产权版权周宣传工作。

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和商标,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之一。这次版权周版权宣传活动的主题为“严格版权保护 推进创新发展”,宣传活动时间为4月20日至26日。版权周宣传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版权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版权保护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版权知识宣传,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作、尊重版权”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通知》要求,结合实际,面向创新主体、政府人员、青少年及社会公众等不同群体,通过举办启动仪式、新闻发布、宣讲、咨询、展览等形式,广泛组织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传普及活动,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与上级版权部门的沟通协调,组织开展好宣传活动,发挥传统媒体优势,提高活动影响力;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

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按照国家版权局、省版权局安排部署,结合济宁工作实际,下发《通知》,积极开展版权周版权宣传工作,并于4月23日,在全市集中开展“4.23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设在我市省级保护示范园区“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各县市区积极筹划,充分准备,宣传活动形式多样,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十八大以来,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局党总支的正确领导和相关单位、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上级要求,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版权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版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版权服务工作体系不断成熟,版权公众意识显著提高,为推动高新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济宁高新区是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高新区及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山东省科技金融试点高新区,区内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较多,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亟需版权保护,加强版权保护,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能切实推动区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于高新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加强版权保护,可以为侵犯区内企业创新成果行为提供法律保护;高新区创建版权保护示范区,可以作为高新区对外宣传的名片,提高该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的影响力,优化区内投资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

2015年12月,高新区决定创建版权保护示范园区并将创建工作交由高新区城市管理局负责实施,自开展版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以来,高新区城市管理局始终将版权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任务来抓,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10月28日山东省“省级版权保护示范园区”的授牌仪式,标志着高新区版权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新轨道,已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支持的工作格局。截止目前,已受理区内企业及市民各类作品登记14000余件,发放各类作品登记证书12000余件,有效保护企业和市民创新成果,回顾过去的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举措:

注重政府主导,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精干高效的工作班子,组建了版权保护示范园区创建办公室,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开展调研学习,深入开展版权保护服务工作,扎实推进示范园区创建。

注重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先后制定出台了济宁高新区《创建版权保护示范园区工作实施方案》、《版权保护管理办法》、《使用正版软件管理规定》、《版权保护知识培训计划》等文件。设立了专项奖补资金,对区内企业年作品登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每年对企业登记的优秀作品进行评选,对获奖作品给予奖励;对版权登记、版权保护工作较为突出的企业,以及获得省级、市级版权保护示范单位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提高企业版权登记积极性,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注重宣传推介,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开展版权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的“三进”活动,将版权工作关口前置,重心下移,使版权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服务基层。多次到杨柳国际新城、东闸社区、丰泰社区、西闸社区、金色嘉苑社区等人口密集区域,进行版权宣传活动,印制发放版权知识宣传手册、宣传折页20000余份;分批走访了区内100余家规模以上主导产业企业及重点文化创意企业进行现场宣传,开展各类版权知识讲座20余场,及时解决和排除企业在版权登记和保护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为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版权保护意识,对区内三十余家中小学校下发了《关于在高新区开展中小学生征文活动的通知》,并对征文进行评选,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奖励,激发了广大师生创作热情,通过征文比赛这一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版权宣传覆盖了全区三十余所中小学校,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在全区形成了尊重版权的浓厚氛围;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重要节点,在新世纪广场,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版权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现场解答市民咨询200余人次,最大限度的实现广大公众的知晓性,通过宣传活动,增强了市民版权保护意识,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版权”的良好社会氛围;精心制作版权证书展示墙,展示高新版权成果。每一张作品登记证书的背后,都离不开著作权人的默默付出,作品登记证书为作者原创披上版权保护外衣。在创意大厦精心设计、制作版权展示墙,选取各类企业高新创意作品版权证书,一一上墙展示,形成一道亮丽的创意风景线。

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时效。在高新区市民中心设立了专门的版权登记窗口,方便市民前来咨询、办理相关事宜;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引进了专业的版权服务公司,在文创企业聚集的创意大厦设立企业版权登记服务工作站,随时为区内企业答疑解惑、提供精准服务;目前,已受理各类作品登记14000余件,作品登记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实行“双上门”服务,即上门登记、作品登记证书上门发放,实现企业版权登记工作“零跑腿”。深入企业宣传版权保护知识的同时,我们亲自协助企业挖掘整理各类版权登记资料4000余件,服务企业对产品外观、设计图纸、花色图案等原创作品进行版权登记和保护,现场示范手把手教他们掌握网上登记流程,并及时对企业提交的各类登记申请认真进行初审,经省局终审通过后,及时打印作品登记证书,并将作品登记证书送到企业负责人手中,同时帮助企业挖掘版权登记衍生作品的潜在市场价值,不断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已发放各类作品登记证书12000余件,有效保护企业创新发展。

探索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版权新途径。组织版权保护专家及版权登记服务公司人员,深入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与非遗传承人对话版权保护,相互交流意见,并现场整理登记资料700余份,现场登记上传,激发非遗传承人更多创造力,不断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对传统民间艺术作品披上了版权保护“保护衣”和“安全罩”,赢得了市民的高度赞许。

注重抓点带面,推进软件正版化。印发了《济宁高新区使用正版软件管理规定》,召开了软件正版化专题会议,印发了《济宁高新区使用正版软件管理规定》,目前高新区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均已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正在按时间、节点逐步推进。

积极做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版权保护示范单位申报工作。版权示范创建有很好的辐射效应,并在全区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下步,将继续服务和组织区内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单位和企业参加省、市级版权示范单位评选,积极向省局、市局汇报,服务与组织好企业做好各级版权保护示范单位申报工作。目前已组织区内通佳机械、路得威机械、棒棒龙动漫、万氏烙画等8家企业获批市级版权保护示范单位称号,山东美缘陶文化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批省级版权示范单位称号。

充实了里子,成就了面子,区内企业版权创造能力较大提升,作品登记数量逐渐增加,2018年已受理版权登记量5700余件;区内版权保护环境明显优化,公众版权保护意识逐渐提高;区内企业创新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几年来,有付出、更有收获,有梦想、更有希望,2018年7月17日济宁市创建版权保护示范单位专题会议在高新区成功召开,省、市领导分别对我区版权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8年7月,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赵庆文老师师生30余人,前来高新区调研学习文化版权保护工作;几年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省版权局、省版权局、邹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任城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金乡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梁山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专程来高新区调研版权登记与保护工作及版权产业发展情况,并对高新区版权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下步,高新区城市管理局将继续坚持主动作为、服务为先,把握有利机遇,破解版权工作难题,砥砺奋进、锐创新举措、培育新亮点,全面推动辖区内的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走出一条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版权工作之路,争取早日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持续促进高新区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

2019-04-29 本报记者 李允 本报通讯员 赵长栋 张强 1 1 日报 content_655402.html 1 版权保护,城市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