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4日
首页
第03版:

再提“房住不炒”蕴含深意

4月21日 《北京青年报》 谭浩俊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观点提要: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虽然没有用更多篇幅强调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性,但会议再提“房住不炒”表明,中央对各地落实“房住不炒”定位是满意的,对前一阶段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的成果也是肯定的。这次会议对房地产调控要求做了进一步强调,没有对政策做出新的调整,无异于提醒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应当打消放松调控政策的念头,继续按照“房住不炒”的要求,落实好政府的主体责任,多从建立长效调控机制方面下功夫、想办法,稳定房价,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稳定居民心理,确保房地产市场不因为政府有形之手的失误而出现问题。再次对房地产方面的问题进行强调和要求,释放了未来房地产市场政策将重点围绕如何建立长效调控机制而展开的信号,其中城市政府的主体责任,将是长效调控机制的核心。正是因为把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放到了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的核心地位,地方政府就必须按照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要求,出台适合城市特点的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制度和措施,尤其是针对房价的政策,会更多、更具体、更实在。现有楼市调控政策要继续坚持下去,想钻调控政策空子的人最好打消念头,否则“吃相”可能会很难看。

滥用个人征信,是对信用社会失信

4月20日 《新京报》 社论

背景:据报道,浙江衢州的朱先生近日因在公园乱扔垃圾,被当地政府部门纳入“失礼人员”,影响征信及滚动播放道歉视频等系列做法引发质疑。有法学教授称,当地政府做法涉嫌违法。

观点提要:个人征信系统,是现代国家呵护社会诚信、提升社会运转效率的重要制度设计。在我国现有的语境下,要实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一套合理、高效的征信系统,必不可少。但一如近些年一些引发争议的“个人征信”现象所示,跳槽、闯红灯、乱扔垃圾、欠水电费等都有可能构成“失信”,却似乎给人一种“征信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观感。这与征信系统应有的严肃性、明确性,构成了不小的反差。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失信者所要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个人信用留下黑点,意味着贷款、买房甚至出行,都有可能受到影响。也正因为此,对失信行为的界定,在标准和程序上,必须足够严格、规范,才能体现公平,并让社会真正信服、敬畏。现代社会,没有征信系统不行,但征信滥用同样要警惕。应看到,滥用征信,实际上就是在破坏征信,背离了制度设计初衷;而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的征信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它直接针对的是个人权利。因此,征信权也必须有法律上的严肃、规范,也应该“关进制度的笼子”,如此才能公正、公平,真正为社会诚信护航。

别把群聊骂人不当侵权

4月19日 《广州日报》 连海平

背景: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样一个案子:张某因私事对贺某不满,于是将贺某的相片和辱骂内容的信息发布在一个有191人的微信群中。贺某以名誉权受到侵害而将张某告上法庭,法庭判张某在群里发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财产损失3000元、精神损失2000元。

观点提要:微信群已成为现代人的又一公共空间,一群人在这里交流、沟通、社交。空间虽是虚拟的,权利却是坚硬的,有些人就是没弄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譬如,有些人把微信群当成了“垃圾场”,想骂谁就骂谁,想咋骂就咋骂,这话说的是痛快了,不过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犯法律,引火烧身。有些人以为,微信群不是现实场景,在上面骂人或侮辱他人泄愤不犯法。这种想法很天真,法律条文及执法实践早就昭告,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名誉权保护一样适用于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空间。而且,与现实生活场景相比,微信群、朋友圈更便于保全证据,更有利于受害人维权。哪怕发一条和撤回一条,也可能被截图留存。所以,群聊有风险,骂人不可取。

学校教育在商业运作面前不能失守

4月22日 《光明日报》 李荥谠

背景:据媒体报道,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中,综合运用板块出现了几乎整整一页与“饿了么”相关的题目。这份试卷一出,饿了么官方微博发文称“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份试卷以及饿了么的“惊喜”,立刻引起舆论的纷纷质疑。在质疑声起之后,饿了么旋即删除了“惊喜”的微博。

观点提要:“饿了么的企业‘Logo’蕴含着设计者什么意图?饿了么的企业精神又该如何总结?”如此赤裸裸的硬广告竟然直接植入了对广大初中生有重要意义的中考模拟试卷,这就难怪有媒体发问:“用这样几个看似饿了么招工面试的问题,来测试语文学科水平,能得出什么样的效果?”考生如何答题姑且不论,最直接可见的效果也许就是饿了么显现出来的“惊喜”了。只不过,在这个“惊喜”面前,是学校教育在商业运作面前的失守,是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在考卷上模拟被“惊喜”商家“面试”的无奈。据报道,上海市的一名语文特级教师对这份试卷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次商业行为。”另一名语文教师则认为:“无论是家长、老师、学生看到这份试卷都会觉得惊讶。这份试卷我觉得出现这样大篇幅饿了么的相关内容是不合适的。”但是,这个“不合适”,其实正是钻了教育主管部门尚没有明确规定在试卷上不能出现商业广告的空子。对此,前述特级语文教师说得好:“企业总是挖空心思想要宣传自己,无孔不入地营销,这份试卷开了一个坏头。同时,也说明社会功利主义者无所不用其极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教师,要严格把关,保护好教育环境。” (集纳 闻道)

2019-04-24 4月21日 《北京青年报》 谭浩俊 1 1 日报 content_653709.html 1 再提“房住不炒”蕴含深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