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2日
首页
第06版:

用力扶贫 用心扶智 用情扶志

——济宁市教育局驻村帮扶工作组纪实

■本报通讯员 高付东 李小云

“感谢咱们市教育局包村工作组的同志们带领大家伙建起了村文化大院、给整治了坑塘,如今又帮助我们建三层的村幼儿园,你们看这钢筋有多粗、这地基打的多牢固,孩子们在里面上学安全。以后,村里和邻村的小孩们上学便利多了,在家里吃着饭就能看着他们到学校。市教育局包村工作组给俺们村、给韩垓的教育真是锦上添花啦!”开河北村一位老党员满怀欣喜感激地告诉笔者。

自2017年3月驻村以来,市教育局驻村工作组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坚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帮扶项目进展顺利,极大地促进了开河北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受到县、镇负责同志和广大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建强班子谋富路,干事创业启新程。建好党支部,选好“领头雁”。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发挥好其功能和作用,对于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驻村工作组把建好村党支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开河北村原是一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干事创业的热情不高,奉献精神不强,群众意见较大。驻村工作组借助村“两委”换届这一契机,成功地把讲政治、想干事、能干事、有本领的同志选进村党支部、选进村两委。选举前,工作组通过入户调查,广泛征求民意,又与镇党委政府领导进行探讨,初步确立了人选。为了顺应民意,实现组织意图,工作组和镇负责同志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严格按程序办事,环环相扣,在成功选举村支部后,驻村工作组又与镇负责同志、村支部成员精心筹备村委会的选举。从选举会场的选定,到会场的布置,再到选票的分发、填写等一个个细节,反复商量,精心筹划。确保让威信高、干实事的同志进入村委会。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做了许多令群众满意的实事,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新时代新征程,新班子、新思想、新作为。选好了村班子,改变了村面貌。开河北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跨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两学一做常态化,健全制度强信念。学习常态化,制度记心间,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驻村工作组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精神和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重温《共产党宣言》,并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各项惠农政策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牢记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通过一系列政治学习,广大党员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基层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各项制度,促进工作规范化,注重完善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注重用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和镇负责同志一起研究制定了开河北村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村两委班子工作制度、上班值班会议考勤制度、工作要求及奖惩制度;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建立民主决策制度,坚持与村党员一起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业科技,谋划发展出路。组织村两委干部签订了承诺书,在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坚持做事讲党性、讲原则。各项制度的建立,使村里的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村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认真做好“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及答题工作。驻村工作组发动广大党员认真学习“灯塔——党建在线”知识,积极答题,答题速度和答题质量均位于全镇前列。通过学习,村里党员们提高了认识,深化了对党的工作的理解,为做合格共产党员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驻村帮扶上项目,优化环境助增产。扎实抓项目,村貌换新颜,抓好第一书记项目,做好村文化大院建设。开河北村是省级贫困村,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缺少基本的娱乐设施和娱乐场所,另外,因历史原因,村两委办公条件较差,市教育局筹资10万元,总投资30万元帮扶新建1处文化大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受到群众广泛称赞。加快推进村幼儿园建设项目,在局领导的直接关心支持下,幼儿园建设项目资金由原计划的300余万元增加到1200余万元,以更好地服务于本村和周边村学龄儿童入园。捐赠鱼苗促发展,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村里捐赠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最新研发的品种“建鲤2号”鱼苗200余万尾,将梁山水产养殖基地作为全国研发试点项目基地,新增产值2000余万元,净利润400余万元。优化村生产条件,投资10万元为包驻村新打、建设5眼农田灌溉机井,农田灌溉机井设施齐全,解决了村民农田灌溉困难的问题。优化村环境,积极争取119万元的坑塘治理项目,美化了村居环境。

群众冷暖记心间,爱心帮扶解民难。关爱贫困户,节日送温暖,驻村工作组时刻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春节、中秋节、建党节等重大节日前,均积极协调资金购买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分别送到贫困户家中,并仔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以及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鼓励其战胜困难,听取其建议并叮嘱他们保重身体,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爱心凝聚人心,爱的举动感动了每位困难老党员及贫困群众,从而让他们紧紧地围绕在村党支部周围,积极为村里的发展献计献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关心群众健康,情系群众冷暖,邀请济宁医学院兖州院区医生专家及医护人员在村委院为包驻村群众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受到了村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为村党员、困难群众和梁山县困难教师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开展送春联下乡服务,邀请15名书法家到村现场撰写春联,为群众送上春节的祝福。村里14岁学生王敬茹患严重肾病,多次住院治疗花费巨大,联合市教育局部分干部,捐赠1400元为王敬茹治病。开展庆“七一”走访慰问活动,局领导到村看望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与老党员和困难党员亲切交谈,同时看望驻村干部,指导驻村工作,体现了局领导对包驻村党员干部的关心关怀。为增强群众致富能力,联系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农学部主任刘运海到村开展农业种植专题讲座,为群众种植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村里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扶持贫困残疾人1万元。

爱心捐助谋发展,教育扶贫利长远。发挥教育优势,促进包驻村学校发展,积极促进村学校与市属学校结对帮扶。开展村里学校与市属学校教师经验交流,结对学校互派教师,听课、观摩、座谈,相互交流学习,村学校认真学习城镇学校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城镇教师通过实地感受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心灵受到洗礼;通过交流,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也使城镇教师收获颇多。此外,还邀请专家开展了法制安全讲座。改善村学校办学条件。多方协调,向包驻村学校捐赠物品70余万元,济宁学院附小向韩垓镇第二中心小学捐赠1500套课桌凳,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条件;图书管理供应站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图书,丰富了学生课外阅读;市特殊教育学校向贫困学生捐赠书包、铅笔盒30套,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济宁第四中学向学校捐赠双层学生用床400套,学生课桌椅200套,餐具、餐厅座椅及消毒柜、冰柜等餐厅用品;市教育局向镇中心中学捐赠会议用座椅27个,向学校食堂捐赠食用油45桶、面粉2500斤。济宁第一职业中专向村里捐赠电脑8台,建起电子阅览室;济宁一中捐赠电脑2台,作为驻村干部办公用品;市特殊教育学校为村里捐赠办公电脑2台,改善了镇、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关心包驻村学生,为6名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35万元。

两年来,梁山县2017——2018年度19个市派驻村工作组、42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到村任职党支部书记,真正融入农村基层,不怕艰苦、素质过硬、雷厉风行、善作善成,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与镇村党员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安下心、沉下身,待得住、干得好。通过两年帮扶,使包驻村旧貌换新颜;不仅带动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还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勇气、底气和志气。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到村任职党支部书记帮助包驻村定规划、理思路、跑项目、解难题、办实事,为村里留下了脱贫致富的产业项目,留下了长远发展的规划和机制,通过大力实施“双增计划”、第一书记项目和产业扶贫项目,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增加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了。积极协助村干部开展工作,村干部们在工作、生活、学习和作风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村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梁山县第一书记村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和主攻方向,多举措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第一书记村增加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双增计划”,不断探索驻村帮扶、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的新办法新机制,逐步形成创办扶贫车间、实施“村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开展增收致富专题培训及聘请“增收致富顾问”等扶贫模式。第一书记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2019-04-22 ——济宁市教育局驻村帮扶工作组纪实 1 1 日报 content_653099.html 1 用力扶贫 用心扶智 用情扶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