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琨
本报通讯员 李霞
刘敬胜 李冉 摄影报道
“太阳出来暖洋洋,脱贫攻坚看昭阳。车间有了扶贫岗,信心倍增工作忙。蔬菜大棚丰收季,‘造血’扶贫才稳当……”
春意渐浓,在微山县昭阳街道渐口西村大棚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鼓腔传承人杨成兴正带领着他的庄户剧团表演《脱贫攻坚看昭阳》唱段,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吸引了附近不少村民和大棚的管理人员前来观看。
棚外宣讲得热闹,大棚里面草莓长势也很喜人。管理人员正繁忙劳作着,他们有的在采摘草莓,还有管理人员在进行大棚维护,一颗颗色泽艳丽、丰硕饱满的草莓经过分拣,销往周边地区各大超市进行售卖。
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昭阳街道实施蔬菜大棚项目,先后在渐口西村、后学南村等四个村庄建设了33个温室大棚,统一种植管理和产品销售,连片抱团发展,累计为村集体增收70余万元,帮助20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带动近2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昭阳街道以产业发展为杠杆,通过“输血”激活“造血”功能,同时,街道纪工委精准督导,靠前服务,推进产业发展脱贫攻坚行动各项举措加快落实。街道先后在西万二村、后学北村等17个村建设了18个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多元,惠及285户贫困群众。在西万一村建立鼎瑞包装有限公司扶贫车间,为20余名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把政府的产业帮扶资金,转化为贫困户的自我脱贫、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老、弱、病、残等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实现脱贫。
依托临水傍湖的地理优势,昭阳街道引导各村发展养殖业,目前,已有龙虾、螃蟹养殖户3000余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1.2亿多元。薛河村、爱湖村还依托湿地景观优势,建设了农业生态观光田园综合体,推动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下一步,昭阳街道将继续加大乡村振兴力度,以产业发展带动全面振兴,统筹抓好乡村振兴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得到实惠、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