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如意集团获批我市首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太白湖新区济宁新城大学科技园、北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金乡分园通过省级评审;“济宁创新谷”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以“创新谷策源、各园区承接、产业链协同”的模式成熟孵化项目30余个,其创新策源和产业引擎作用初步显现。
协同合作 产研院探索引领新体系
若要摆脱企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的模式,就必须改革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济宁市于2018年12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产业技术研究院。两年多来引进了22个产业化项目,推动产业“增链、补链、强链、铸链”,初步形成了新材料、精细化学、高端装备制造3个新型集群,同时在全市开展了“一区一业一所”体系建设。
“一区一业一所”即围绕全市各个园区,每个园区明确1至2个主导产业,布局一个专业研究所。依托专业研究所,延长主导产业链,积极招引上下游企业,发挥其资源引进和产业猎头的作用。目前,已面向全市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共建产业研究所9个。
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是坐落在兖州工业园区内的数控机床业龙头企业,随着市场对轮毂产品轻量化和承重力要求越来越高,轮毂加工机床的力度和灵活性需要同步改进。企业一开始想到的办法是对机床配件进行升级。
“其实并不是说你配件提升一个精度之后,你的机床的精度就能随着提高。”该公司项目工程师冯昌伟对记者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兖州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研究所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他们在专家智库里找到山东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经过对机床的震动、稳定性、热变形等一系列参数进行分析,只对局部控制进行了优化设计,就提升了机床的整体性能,新款轮毂加工专用机床一面市就成为热销产品。不仅如此,改造的成本比原来减少了60%。
现在的兖州工业园,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与园区纸制品、橡胶和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精细化工、智慧物流“2+4”主导产业相对应,分别设立产业研究所,实现了“一业一所”,对企业实施精准服务。
产业研究所不仅需要为企业“集智”解决遇到的难题,还承担着“产业猎头”和“图谱绘制”两项功能,通过“360度”收集提炼有价值的产业情报,绘制“全景式”产业链图谱,锁定本产业招商的目标区域、目标企业、目标项目,明晰产业招商路线,策划产业招商专案,全方位提高了双招双引精准度和成功率。
济宁市“一区一业一所”体系的建立,真正实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
科技赋能产业,智慧点亮未来。济宁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不断拓展创新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让科技赋能更高质量的发展,打造产业科技智能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