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项清 本报通讯员 包庆淼 郭孟珏 摄影报道
泗水县柘沟镇素有千年古镇之称,自古以制陶闻名,被誉为“土陶之乡”,是东夷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衍生地,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成为我国早期制陶地之一。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勤劳、智慧的柘沟人民就在不断探索中将柘沟陶土制作成数百个陶制品,一时间,“柘沟大缸”曾走俏长江南北。进入新时代,柘沟陶制品经历了多次兴与衰。为加大对柘沟镇制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力度,泗水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扶持。目前,柘沟镇有涉及制陶加工产业链的企业32家,从事陶工艺品行业的企业10余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8000人。
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柘沟镇政府集全镇之力配合县委县政府在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全力鼓励扶持制陶企业,还连续多年设置土陶文化传承创新奖,一时间,涌现出儒陶、鲁柘砚、鲁陶等一批制陶龙头企业。山东儒陶润华土陶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优秀代表之一,该公司在缸、罐、甏、盆等60余种传统土陶产品基础上,聘请科研院所专家、景德镇陶艺大师组成研发团队,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研发制作出澄泥砚、彩纹陶、开片陶、镶嵌陶、雕刻陶、茶具泥壶、酒具泥壶等各种陶制品。与此同时,该公司不断探索研发更适合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新产品,由粗糙加工向精致加工转型,创新吸纳流行于台湾、日本的柴烧技艺,利用柘沟镇独特优良的陶土资源,经上千次配方和工艺试验,研制出了具有过滤吸附功能的“中国土造净水器”以及具有金属光泽、紫砂色、青铜器色亦或窑变成不同颜色的茶具、酒具等生活系列产品,为古老的制陶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好酒也怕巷子深”。柘沟土陶的产业化发展犹如一朵鲜花徐徐展开,为让这朵“千年之花”开得更美、更艳,泗水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推介平台知渠道向世人展示土陶之美。柘砚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柘沟民间制陶工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仙山的传说》和“小脚”花生米加工技艺、泗水民间泥塑、柘沟刘氏制陶技艺、柘沟芝麻大烧饼制作技艺先后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柘沟土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柘沟镇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陶艺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陶艺术)”。
五色土为原料
土陶制作手工揉泥
古法烧制柴窑佳品
精工细作打造品牌
炉炉火候到,窑窑出精品
各种陶器产业化生产
严把质量铸造高端
手工制作独一无二
土陶产品琳琅满目
传统工艺后继有人
电子商务扩展销路
聘请名师来泗传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