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传伏
本报通讯员 杜波涛
针对春火灾易发的严峻形势,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刻吸取外地火灾事故教训,采取多项举措,强化巩固消防安全“防御阵地”,全力遏制“小火亡人”事故发生,进一步推动春季火灾防控工作走深走实。
社会齐参与 全力抓防范
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各地消防部门积极组织行业部门、单位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专项会议,组织辖区派出所民警开展“小火亡人”防范专项消防业务培训,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增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小火亡人”火灾分析研判、火患查改和应急能力。推动隐患排查整治,联合派出所、街道、社区等基层力量,“对焦”居民自建出租房、老旧小区及“三合一”等场所,针对电动自行车室内停放充电、违规用火用电、违章住宿等问题“重点施治”。指导基层网格员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宣传培训,提醒群众注意用火用电和取暖安全,组织开展“三清”“三关”活动,及时消除家庭火灾隐患。固化沿用分行业治理、重大隐患挂牌督办、部门联合惩戒等做法,严查严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发动多方力量,充分发挥消防文员、消防员和基层网格员的作用,深入便民警务站、社区微型消防站指导开展业务训练和实战演练,提升战斗力。加强对街道社区和公安派出所的指导,落实防消联勤制度,深入开展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在居民小区逐栋推行消防安全楼长制,由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出租人或业主委员会指定人员担任,组织制定居民住户防火公约,每月针对违规装修、随意接拉电线、过负荷用电等情况开展上门消防安全巡查和宣传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群众力量。
报道全方位 宣传多样化
全面突出专题宣传。在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开设专版专栏,深入开展新媒体宣传和面对面精准宣传和培训。组建消防宣讲团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走家入户”式宣传,建设火灾逃生体验室,以情景体验的方式切实提升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火场逃生自救能力。强化弱势群体宣教,通过依托流动宣传车、宣讲小分队,发动基层网格员、消防志愿者开展社会面宣传,深入居民社区,针对于弱势群体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强化对老弱病残幼等重点人群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对“小火亡人”、打通“生命通道”、居民楼道三清三禁做了示范和剖析,还原了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危害性。开展“亲民”宣传教育。拍摄“小火亡人”专题宣传警示片,以浅显易懂的形式透过灾情分析原因,为百姓敲响安全的警钟。利用社区宣传栏、楼院视频等固定宣传阵地,针对常见火灾隐患、不同时间节点火灾风险和典型事故案例,向群众宣传普及消防安全常识。采取面对面宣讲、上门提醒、发送短信、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告知家庭住宅火灾风险点,讲解安全用火用油用电用气等常识和自救逃生消防知识。采取入户走访的形式,推动指导弱势群体监护人员、周边邻里提升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逃生自救等方面能力。指导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和社区开展火灾应急疏散演练,加强社区微型站建设和实地拉动,确保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初期火灾,避免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