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0日
首页
第03版: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华峰

近日,我市组织收看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不仅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我国职业教育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对于国家发展极为重要。职业教育发展得好,能提供更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有效分流高考升学的压力,为深化教育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世界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也需要一流的能工巧匠。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要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由企业来办职业教育的最大优势,是教育与生产实践能够更紧密地结合。招生即招工,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人都会成为企业未来的员工,企业对他们的培养会非常用心。事实上,我国职业教育中的相当一部分曾经就是由行业和企业来办的。改革开放后,为减少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负担,把大部分的职业教育院校划归给了教育部门。其结果是,减轻了一部分企业的负担,但又造成了职教学历化、与生产脱节的弊病。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也与教育部最近推出的职教改革方向相一致。

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要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一谈到职业教育,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职校的在校学生。殊不知,职业教育最大的市场是在校外。我国仅进城的农民工就有2.8亿人,出于各种原因,他们在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毕业后就进入了城市打工市场。现在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都是农民工。他们的技能水平、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我国产业发展的水平。因此,亟须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更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

这次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是中央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是推动职业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举措。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瞄准市场需求和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服务迈向中高端,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补上突出短板,推动产教融合,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品牌专业,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人才资源保障。

2019-04-10 华峰 1 1 日报 content_649568.html 1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