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3日
首页
第03版:

“爸爸接送周”

闻道

近日,武汉市光谷一所小学开展了一项“爸爸接送周”活动,没想到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有的赞成,有的质疑,很是热烈。大多数网友表示赞许,认为爸爸参与活动能够避免“丧偶式育儿”,让孩子的成长更加均衡;但也有网友担心:过于强调爸爸参与,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是否会造成伤害?学校的回应是,“爸爸接送周”是该校面向家长群体的一项倡议活动,并非强制性要求,因而不会刻意强调单亲和离异家庭,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孩子的隐私。

或许“爸爸接送周”活动促发了人们对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用的思考,从而引发全国性的关注。根据统计,经常接送孩子的,妈妈或爷爷奶奶占据大多数,爸爸仅有13%。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妈妈忙碌辛苦,一手包揽,而爸爸却撒手不管,角色缺位。父教缺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养成。通过父亲角色的熏陶和示范,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信和阳刚。因此,有网友就认为,“爸爸接送周”可以唤醒广大爸爸重视父亲角色及其背后应尽的家庭教育功能和责任,多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多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扭转眼下越来越严重的“丧偶式育儿”状况。同时,学校开展“爸爸接送周”活动,也可以打破“男主外,女主内”的惯常生活模式,而孩子的爸爸也可以重新审视亲子关系和自己的教育责任,让家庭妈妈和其他成员也好歇歇脚、喘喘气。

然而,“爸爸接送周”也让一些人感觉,这是学校给家庭出的难题,是又一项的“家长作业”,出发点虽好,但未必能把事办好。有网友举例说,单亲家庭、爸爸常年不在身边,远在外地打工的怎么办?还有人觉得,有些家庭妈妈原本就是一个“全职太太”,其任务就是接送孩子和做些家务活,你非要让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爸爸来接送孩子,这不是明摆着是在给正常的家庭添乱吗?还有人认为,学校应考虑家庭和孩子状况,不能不考虑一些特殊家庭和孩子们的现实状况。甚至还有人认为,学校只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至于由谁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事情,还是交由家庭自行来安排:尽管是倡议而非强制,但考虑到学校在孩子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加上必然存在的相互比较,势必给很多家长带来压力。而这个压力,也是对家长权利的一种冒犯。

一所小学开展的“爸爸接送周”的活动,竟有如此多的人操心,想来也是一件可乐的事。真的会如担心者担心,也会如一些赞成者的赞成吗?在笔者看来,恐怕并不至于。众声喧喧,只不过都是些纸上谈兵,并没有多少实际作用。那些担心,更是没有必要,任何一项活动,恐怕都会找出些担心出来,那学校还能开展活动吗?而那些赞成者,也许又太乐观了,这样的活动能产生如此大的作用和效果吗?反对也罢,赞成也罢,这些人都太敏感了。纠正父亲缺位的家庭教育误区,倡导父母均衡的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培养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孩子,是一项“爸爸接送周”活动根本不可能承担起的重任;而那些认为活动会令一些孩子在学校难堪等等担心,“爸爸接送周”活动恐怕也背不起这个锅。

总之,学校的事情还是交给学校去处理,这样一项活动实在不必引起如此多人的费心,一个个都变成教育家了。当然,学校在推出某些涉及家庭、社会的活动时,也要全方位考虑考虑活动的利弊得失,以免到时被弄得手忙脚乱,陷入被动。就如这次把这样一所普普通通并不知名的小学推向舆论的风口,恐怕也并不是学校想看到的吧。

2019-04-03 闻道 1 1 日报 content_647778.html 1 “爸爸接送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