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2日
首页
第02版:

坚守22年的乡医伉俪

——记微山县南阳镇卢埝村 乡村医师王志光、郑燕

■本报记者 张彦彦

22年从医生涯,他们跑遍村里每一个角落。他们说:“只要村民需要,我们会一直坚守下去。”

王志光和郑燕是一对夫妻,他俩还有着共同的职业——微山县南阳镇卢埝村卫生室的乡村医师。夫妻俩扎根湖区从医22年,贫困村民没有钱赊账也能看病,但他们从未催过账,只要村民有就诊需要,他俩随叫随到。多年来,两口子的账本越来越多,医者仁心的坚守却从未改变。

1993年大学毕业后,王志光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老家,在卢埝村成了一名乡医。郑燕则是王志光在中专时的同班同学,相同的志向和爱好,让两人相识并相恋。结婚后,家在江苏的郑燕随丈夫一起回到卢埝村成为村医。

南阳镇卢埝村有700多名村民,很多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湖区。早些年没有代步工具,王志光从家里出发,步行到一个偏远的村民小组随访,半天时间就没了。“当村医,光在卫生室里坐诊可不行,出诊是常事。”王志光说,对于老人和出行不便的患者,他和妻子都是主动上门看病,要是有突发急症的患者,更是随叫随到。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码头船上的一名孕妇突然腹部剧痛并伴有出血,其丈夫打来急诊电话。凌晨2时许,王志光和郑燕起床抓起急诊箱,一路小跑到了船上。简单处理后,王志光立即将其送到了县人民医院治疗,经诊断,患者宫外孕大出血,需要立即手术,如果再晚会儿送来的话,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待其病情稳定,夫妻俩赶回卫生室,顾不上休息,又开始了接诊。

22年从医生涯,他们对每一户村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却从未收过出诊费。南阳镇卫生院院长潘元超说:“他们夫妻在村里有口皆碑,被称为‘老百姓自己的医生’。”在乡亲们的眼中,这对“夫妻村医”是值得信赖的贴心人。

最初到村卫生室工作时,夫妻俩日子过得很清贫。由于湖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那时候村民生活也拮据,许多贫困村民看病付不起钱只能赊账,有的一赊就是18年。

“看病有时要往外搭钱,遇到特别困难的索性就不收钱,没几年的工夫,家底就被掏空了。”郑燕当时已经是孩子的母亲,她起初无法理解丈夫的行为。“开始几年日子过得虽然紧,但还只是往外借钱,后来欠账越来越多,卫生所资金周转越来越难,几次面临断药,只能去药店赊,可赊多了,药店也不肯再赊了……”回想当时的日子,夫妻俩一度落泪。即便如此,夫妻俩为村民看病依旧是赊账。

村子里一位67岁的孤寡老人,平时仅靠周围的村民接济粮食度日。老人患有冠心病和哮喘病,每年入冬病情会严重,需要长期吃药。夫妻俩连续三年免费为老人治疗并提供药物,而当时的卫生室收入仅仅勉强维持生活。

2015年,王志光和妻子自掏腰包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修了个崭新的卫生室,自来水、电、宽带等设施一应俱全。王志光说:“现在国家对农村医疗非常重视,希望留守老人、小孩能足不出户享受到远程专家医生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待遇。”

如今,村里的路也修好了,村民们搞养殖、跑运输,日子也富起来了,需要赊账看病的村民越来越少。“只要村民需要,我们会一直坚守下去。”王志光说话时和妻子对视了一下,俩人脸上的笑容温暖而坚定。

2019-04-02 ——记微山县南阳镇卢埝村 乡村医师王志光、郑燕 1 1 日报 content_647353.html 1 坚守22年的乡医伉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