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梅花 宋思亮
儒韵圣城沐春晖,文明新风满乡村。曲阜作为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之一,率先启动以“新时代、新思想、新农民、新生活”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围绕思想文化强农主题,真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曲阜已建立起市、镇、村三级工作体系,市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心、12个文明实践分中心、93个实践站全部建成。
志愿服务 冲锋在前
一大早,清脆响亮的锣鼓声将曲阜尼山脚下的圣源村唤醒,喜庆的舞龙舞狮表演、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在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广场上轮番上演,村民们扶老携幼前来观看,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展现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建设美丽家乡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尼山镇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之一,圣源村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以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引领,开展了邻里互助、困难家庭帮扶等多个项目,提升了村民们的凝聚力。
“我们充分发挥村内24名党员的作用,成立党员服务队,通过定岗、联户的方式,对志愿服务实行计分、量化。”圣源村党支部书记冯敬华告诉记者。2017年夏天,村民陈伟在滨州打工时发生车祸导致高位截瘫,意外发生后全家人的生活陷入绝境。村内党员志愿服务队立即跟上,不仅定期帮助其打理农活,还开通绿色通道为其办理了低保。党员服务队还安排一名党员定期到其家中走访,以便随时了解陈伟家庭的困难,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其提供帮助。目前党员服务队目前帮扶村内7户困难家庭,均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保障。
一村一特色 文明实践不重样
去年4月,曲阜首批选取孔子出生地—尼山、孔子作《春秋》处—息陬、孟子出生地—小雪3个片区共21个村先行试点,以点带线,集中连片。去年7月扩大试点范围,实现镇街全覆盖。
作为孔子诞生地的尼山镇,共涉及圣源、夫子洞、西官、东官、颜母庄和宫家楼6个行政村,规划建设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尼山镇党委书记陈鹏介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中,尼山镇坚持“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原则,根据各村特有的历史和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实施建设,避免千篇一律。在实践场所建设上,尼山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室、村史民俗馆、农家书屋、家风家训馆等进行整合,打造乡村文化建设综合性平台,既贴近乡土文化,又完全满足村民精神需要。在开展实践活动上,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讲堂、家风家训教育课、“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尼山好人”评比等活动作为载体,通过“传所缺、习所需、教所好”的方式,打造“有趣、有用、有效”的文明实践形式,让实践活动更接地气。
尼山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上,注重发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注重在提升村民文化涵养上下功夫,注重在推动文明乡风民风上下功夫。如圣源村,围绕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孝文化等方面邀请儒学讲师开展宣讲,用故事化、生活化的方式教导爱国、孝道和文明礼仪,用圣贤智慧帮助群众获得精神信仰,让村民真正感受到儒家文化的精髓。
突出主题 教育实践良性互动
目前,曲阜市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心、12个文明实践分中心、93个实践站全部建成,市级网上文明实践中心试运行,市级实践活动中心、2个市级教育培训中心及部分学校、企业实践站正在建设,计划逐步推进实践站建设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网站。
曲阜市整合孔子学堂、尼山书屋、“和为贵”调解室等农村现有场所,在市镇村三级合理建设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服务、健康服务五大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突出儒家文化核心元素,实现一村一主题或多主题,防止千村一面。
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曲阜依托孔子六艺城等8家研学游示范基地建设实践点,推动文明实践走出曲阜。立足县级市实际,依托东宏管业等4家大型企业建设实践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文明实践不掉队。
整合公职人员、先模人物、乡土能人、社会热心人士四类人群,在市镇村三级科学建立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明传播、文化惠民、青少年教育关爱、科普、法律服务、健康服务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其中党员干部志愿者5336人,约占志愿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人均每月服务时长在2小时以上。
围绕新时代、新思想、新农民、新生活“四新”主题,突出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重点,精心制定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通过仔仔细细地讲、实实在在地评、扎扎实实地帮、健健康康地乐、热热闹闹地庆,深入开展实践活动近2000场次,参与群众30余万人次,实现了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