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9日
首页
第05版:

纪实写作讲述儒家文化

——访济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济宁文化名家柏祥伟

图文 本报记者 满广宇

柏祥伟参加工作以后,从未间断过写作。1990年他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200万字,作品先后入选《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无故发笑的年代》《水煮水》《仇人》《火烧》四部,出版长篇小说《活到死》《创》《孔府民间档案》三部。其中长篇纪实文学《孔府民间档案》出版以后,读者争相购买,在多个网购平台连续6个月保持纪实文学销售榜前十名,省内外评论家连续撰文高度评价。

刚刚接触网络时,柏祥伟尝试将《麦戒指》等作品发到论坛上,这篇小说在《黄河文学》公开发表后,他受到了鼓舞,文学创作开始关注小人物,以生活中的奇闻轶事作为素材,《石榴花开》《驴年》等都是这类作品。还有的回忆快乐的童年时光,如《口琴》《糖》等。这些作品都表现了社会温情,可以称为“暖小说”。

市民、小公务员、城乡结合部的村民等,都是柏祥伟熟悉的领域。2009年他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公开发表15篇作品,创作了男人杨和平系列小说。在他的笔下,杨和平有时是机关小公务员,有时又是瓜农,或身无分文的背包旅行者,有时候又是一名给领导开车的司机……“杨和平只是一群小人物的代名词。”柏祥伟说,通过这一个代名词,反映了小人物们生活中的温情向善,反映了时代进程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

2011年,柏祥伟短篇小说《羊的事》在《文学界》发表,引起广泛好评,很快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等年度选本转载,全国文学名家和高校教授开始关注其作品。2012年,《羊的事》从上千件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届泰山文艺奖短篇小说奖。“12000多字,七个章节,尽管三天就写完了,但构思这篇小说却花了接近一年。”柏祥伟说,先确定主题,然后从里往外扩散,这是他的创作方法,小人物的生活小事,也是他写作的重点领域。

2014年,短篇小说《火烧》在《当代小说》发表之后,先后被《小说选刊》《文学教育》《新华文摘》等杂志选载。这也是《羊的事》之后,第二次被多个杂志选载。《火烧》持续在全国各大网站、微信公众平台阅读转发达十万人次,由此在泗水掀起了一阵“火烧热”。

柏祥伟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认可,2012年他荣获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之星”称号。同年,山东省作协实行签约作家聘任制度,柏祥伟跻身20名签约作家行列,成为济宁市唯一一名省作协签约作家。2015年,他获得省委宣传部“中国梦”主题征文长篇作品奖,2018年获得市委宣传部第十一届文艺精品工程奖,2012年至2016年荣获济宁市第二届、三届、四届乔羽文艺奖。

柏祥伟说,创作是一场长跑,他们只是其中的一根接力棒,要传承讲述中国故事的责任,他更偏向于明显体现地域文化的题材。目前已写完儒家文化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仲子路》,讲述了仲子毕生追随孔子,由乡村野人成长为先贤圣人的过程。

2019-03-29 ——访济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济宁文化名家柏祥伟 1 1 日报 content_646626.html 1 纪实写作讲述儒家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