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7日
首页
第07版:

多措并举 抓住重点

全力加快济宁乡村振兴步伐

2019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坚持点上突破与串线成面相结合、整体推进与聚集主导产业相结合,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发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支撑带动作用,培育发现乡村振兴典型,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济宁力量。

尽快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把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作为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主抓手,结合省“十百千”示范创建,开展“2322”示范工程,市县两级重点打造2条“示范带”, 3个“示范片区”,20个示范镇,200个示范村。乡镇因地制宜,培植各自农业、工业、商贸、物流、旅游等特色产业,鼓励每个县市区建设2-3个乡村振兴示范镇。持续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注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加工业、物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康养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

聚焦聚力全力推进“双招双引”。“双招双引”是增加龙头企业数量、提升行业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的有效举措。重点抓好农业招商引资,以农业精深加工、设施智慧农业、冷链物流批发市场、生态休闲农业等为重点,面向重点区域产业链招商,建链、强链、补链。加快与鲁商集团、中化农业等对接,招引企业在济宁做大做强。着力抓好招才引智,联合科技、发改、工信等部门,支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建一批农业科技研发平台,推进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今年内发展一批500万以上规模种业企业。吸引农业高科技领军人才与18个现代农业创新团队合作,年内培育职业农民2000人。抓好本土企业培育,研究制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措施,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领军企业。优选50家龙头企业,给予重点培育支持,市县两级探索成立龙头企业战略合作联盟。鼓励邹城、鱼台、曲阜、微山等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合作,设立甘薯、稻米、蔬菜、淡水鱼等院士工作站,建设薯香、稻米等特色小镇,推动百誉农业公司创建中国高品质蔬菜联盟,持续扩大有机蔬菜种植。

突出重点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490万亩粮食功能区、50万亩棉花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左右。落实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政策,制定特色种植业巨灾保险政策,继续大力宣传推广“鲁担惠农贷”农业担保优惠政策。实施特色产业培植工程。每个县市区重点培育2至3个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食用菌制药、保健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高效渔业,推进水产养殖、增殖、捕捞、加工、休闲渔业五大产业,生态渔业占比20%以上。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园区,总结金乡国家级、鱼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争取经验,鼓励微山渔湖产品、曲阜高效设施果蔬、嘉祥大豆种业、兖州优质粮油等创建“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农业“新六产”试点示范,指导条件较好的县市区争创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示范主体。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维护好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户的合法权益。加强渔业安全执法工作。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禁渔制度,加强禁渔期管理,严格渔业捕捞许可管理。

抓好“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目前泗水已成功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其他县市区积极学习借鉴,今年将确保全市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顺利推进。指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争创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争创一批部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充分发挥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作用,实现省、市、县三级监管信息互联共享。加快“济宁礼飨”品牌建设,强化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结合县域主导产业,联合商务等部门,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流通市场,济宁蔬菜批发市场、金乡大蒜辣椒、微山渔湖产品、鱼台大米、任城苗木、高新区花卉等14个市场率先突破,发展智慧冷链物流,全面提升品牌农产品的流通占比。持续抓好农业生态环保。落实“四减四增”工作任务。加快南四湖鱼池退养。推广加厚标准地膜,全面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加快高剧毒农药退出步伐。2019年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8万亩。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以县为单位全力推动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新建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40个,支持较好的县争创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成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内消除1500家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与组织部门联合,挂牌设立50个村级集体经济现场示范基地,每个县市区打造不少于5处示范基地,全力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联合供销、农机等部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烘干收储等面向小农户的生产性服务。推行“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面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平台运营效率,推广邹城、嘉祥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农村各类产权规范流转,年内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40%以上。通讯员 郑伟 申颖 宗可栋

2019-03-27 多措并举 抓住重点 1 1 日报 content_645785.html 1 全力加快济宁乡村振兴步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