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李文豪)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双基”提升创优“1225”工作思路,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多渠道、多形式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助推乡村振兴。
加强领导,统筹谋划,成立专项推进组推动任务落实。区党工委针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各类问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区级和各乡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项推进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督办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稳步推进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并建立定期排名通报制度,每半月通报一次进展情况。
明确措施,精准发力,形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合力。实施“百企联百村”计划,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每个村与一个区重点企业进行联建,企业可帮助集体经济空壳村解决无产业项目的问题;开展一村一业建设,一村一策确定发展路径和增收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区域统筹,确保每村至少有一个产业项目,3年内完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扶持10万以下集体经济收入村,实现扶持全覆盖。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项目开绿灯。依托集体经济强村,打造不少于5处现场示范基地,通过现场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加强对村党组织带头人等群体的培训,增强致富带富意识和能力;做活土地文章,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深挖潜,让边角土地增效,积极开发集体所有的“四荒地”等,充分利用农村“四边”空闲地发展“边角经济”,支持村级组织开展土地规模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项目。
落实责任,强化帮扶,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待遇报酬、表彰奖励挂钩,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村集体和村干部个人,将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落实区镇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帮包责任,实行干部包村、分级包保。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优势,利用好乡村服务人才团,乡村振兴指导站和乡村振兴研究院。
健全清单,落实制度,强化“三资”管理。严格落实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制度,健全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实行“公议制”等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村干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监督。严厉打击村干部涉及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教育引导村干部心存敬畏、干净干事,确保干成事、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