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4日
首页
第03版: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体系

■张庆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这既充分说明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之一,也为我们破解人才瓶颈制约,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潜力提供了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造党政人才“把方向”、新型农民“挑大梁”、专技人才“作保障”、乡土人才“作支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体系。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转变观念 增强农村吸引力

确保域外人才“引得来”

一要增强职业吸引力。要切实转变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农民已是一种职业,而非一种身份。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破解农业农村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而增强职业吸引力,收入是关键,公平是根本。因此,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继续破除制度藩篱、加快改革,实现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公共资源统一配置,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让农民也能够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平待遇。

二要增强事业吸引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镇或非农产业就业,致使农村空心化,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要树立“事业留人”的理念,通过定政策、建机制,打造宜居宜业的新乡村,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形成人才汇聚、环境优化、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更高质量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三要增强环境吸引力。农村的田园风光、诗意山水、民俗风情、农耕文明和难以割舍的乡情乡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慢生活,这些都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优生态。为此,各县市区必须加大力度净化生态环境,让乡村更加美丽。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推动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突出地方特色,增强文化内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批吸引力强、品位高、特色浓的生态旅游精品。

抓住关键 增强队伍向心力

确保党政人才“选得好”

一要坚持一线选拔,选好基层领路人。要坚持“从一线选拔”的用人导向,选优配强镇街领导班子。优先考虑长期在镇街工作、政治素质好、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年龄结构。

二要坚持动态管理,选好群众贴心人。对镇街部门职能重新整合,按编制员额及时补充镇街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对镇街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新招录人员时注重结构优化,实现由重管理型人才向重服务转变。

三要坚持外引内育,培养村居带头人。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讲政治、守规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担当作为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

四要坚持渠道拓宽,培育村居接班人。拓宽选拔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

突出重点 激发队伍新活力

确保专技人才“留得下”

加强乡村教育、卫生和农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卫生事业质量,是乡村引得进、留得住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想使人才留得住,首先要确保专技人才留得下。

一要落实政策红利,让专技人才吃下“定心丸”。人才要扎根,政策要生根。要让专技人才在基层留得下,就必须把政策红利落到实处。比如,将“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扩大到基层所有职称系列,基层职称系列均可设置到正高级,打破乡村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实行乡镇专业技术人才直评直聘政策。乡镇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申报评审职称,可不受所学专业限制,侧重考察工作实绩。

二要加大培训力度,为专技人才提供“加油站”。要研究制定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分类培育计划,坚持“按需培养”的原则,加强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工作。要带着任务“走出去”:选派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青年业务骨干到省内外高校进修充电;选派优秀青年骨干上挂锻炼,提升综合业务能力。要有针对性地“请进来”:聘请专家、教授到基层实施业务技能强化培训。要解决问题“传帮带”:将基层中、初级职称专技人员按部门工作职能进行系统分类,发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解决中、初级人才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三要搭建成长平台,为专技人才开辟“试验田”。确保专技人才留得下,还必须充分激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活力,搭建好试验平台。在市镇两级可设立人才培养基金,资助基层优秀人才科研。设置农技项目课题专项资金,鼓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领办适度规模的科技示范基地。

夯实基础 培树队伍感召力,

确保乡土人才“活起来”

实现乡村振兴,除了吸引外来人才以外,更重要的是发挥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感召力,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一要盘活资源,整合乡土人才之力带动农民群众。要通过调查走访、摸底排查,广泛挖掘农村乡土人才,把各类人才统一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管理范围,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加强动态管理,每年对乡土人才数据库进行调整更新。整合人社、教育、农口、商务等部门培训资源,培育一批种养殖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文化旅游人才、非遗传承人、电商物流经营人才,实现特色农业干起来、群众带起来、乡村富起来的目标。

二要激活政策,发挥乡土人才之能服务农民群众。要充分激发乡土人才造福农村的积极性。以扶贫产业为抓手,通过项目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倾斜优惠政策,给予乡土人才生产信息、生产用地、生产资金、生产品种、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政策、资金和技术倾斜,鼓励支持乡土人才把企业做大做强;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优秀的乡土人才发展成为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要用活形式,发挥乡土人才之慧培训农民群众。要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基础上,不拘形式用活乡土人才。乡土人才在传播农业技术和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离农民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拘一格“育”人才。

健全机制 激发队伍创新力

确保各类人才“用得好”

一要建立健全更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动力。建议出台《关于促进济宁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对乡村人才编制、流动、激励和创业资助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构建人才安心乡村、扎根乡村的长效机制,使献身乡村振兴的基层人才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工作上有干头。

二要建立健全更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探索从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激励等重点环节入手,深入务实地推进用人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力求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以财富效应激发聪明才智,让人才通过创新创造价值,实现财富和事业共赢。

三要建立健全更务实的人才培训机制,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要落实一号文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农校、高职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实施市镇村实用人才工程和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为实现我市乡村振兴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中共邹城市委党校)

2019-03-24 1 1 日报 content_644898.html 1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