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允欢
最近,鱼山街道乡村振兴工作再传喜讯,石店村的高标准大棚蔬菜丰收在即,年内预计增收10余万元!
“大棚建起来之后,街道上的领导隔三差五来看看,问蔬菜生长情况,问有没有需要解决的困难,还给我们送来各种惠民的好政策。看蔬菜长势这么好,销路也有了,肯定能够实现‘开门红’!”
石店村的成功并非个例。自鱼山街道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辖区内的“六大片区”因地制宜,以“农”招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各项工作推进取得了喜人的进展。
今年年初,鱼山街道召开“提高干部执行力 勇于担当抓落实”动员大会,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转作风、敢担当、抓落实, “脚下多踩泥土、耳里多听民生、心里多想点子”,走出办公室,沉到一线去,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各项工作的“侦察兵”。
“转作风、抓落实,领导要带头。具体工作,一层一层汇报上来,多少有些‘失真’。不到一线去了解情况,只在办公室里看材料、拍脑门,最终不过是‘纸上谈兵’。”这段时间,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保才没少转了工地现场。到张翟、崔口、隋韩楼看“美丽乡村”建设,到鱼山新城工地看施工进度,到鱼山堌堆遗址公园现场看进展情况……在他看来,党员干部只有扑下身子当好“施工队长”,才能和群众一起把发展的“大厦”建好。
现在,除了类似于行政服务大厅这种需要等群众上门服务部门,鱼山街道以“两委”成员牵头的部门单位基本全部沉到一线,指导各村开展“大绿化”、深入企业巡查安全生产、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拆除私搭乱建的“大棚房”……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和街道的文明、宜居程度正实现同步提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的环节在农村。作为和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基层干部,我们最了解农村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也应该自觉承担起向农村群众、向乡镇企业传递政策、信息、人才等要素的责任,用扎实、及时的服务回应群众关切,用实干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鱼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孙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