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1日
首页
第06版:

2019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是——健康睡眠、益智护脑。睡眠是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础生命活动。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花在睡眠上的,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遭遇失眠的苦恼,对于如何拥有一个好睡眠,山东省戴庄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周玉妮这样说:“当我们发现自己有睡眠问题时,那该怎么办呢?当然首先得去睡眠专科看医生。经过医生的临床诊断为你制定专业的障碍治疗方案。除了医生的临床经验,还可以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看出睡眠的好坏。睡眠医生将会针对你的睡眠报告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眠的恐惧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青年失眠现状报告》显示 “睡个好觉”成为青年人的奢望,76%受访者表示入睡困难,只有24%的受访者表示睡眠状况不错,能一觉睡到天亮的只有11%。中国睡眠研究会的另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三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

人为什么会失眠呢?原因比较多、比较复杂。但其实失眠只是一个症状,可以见于很多种躯体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等。就像发热一样,很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比如流感、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很多患者偶尔几次的失眠之后,对失眠的可能后果过分担心,从而出现了焦虑表现,进一步加重了失眠,严重的会发展成抑郁症,表现为心情烦躁、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甚至想轻生。

其实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眠的恐惧。如果你不在意失眠,有一个“爱睡不睡”的心态,失眠很快就自愈了。

周玉妮告诉记者,失眠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学术界比较有影响力的解释失眠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素质因素、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s)和维持因素。

素质因素:是指失眠的发病基础,如失眠家族史、身体高觉醒状态、焦虑性性格等。如果您的家族中有失眠患者,尤其是父母有失眠病史,那么您出现失眠的风险会明显升高,这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身体高觉醒状态是指身体、心理敏感度高,对很小的刺激有非常强烈的反应,无法耐受微小的声音或者微弱的光线刺激;焦虑性性格常表现为遇事儿容易紧张,做事儿追求完美,要强,反复思虑,犹豫不决,过分在意他人评价等。

诱发因素:是指触发失眠的生活事件。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有:人际关系冲突,例如与家人、同事、朋友吵架;工作或学习压力过大,例如调动工作、无法完成工作指标、参加考试等;患躯体疾病或遭遇外伤,如查出高血压病、冠心病等重大慢性疾病,或者确诊为癌症等治疗效果不佳的恶性疾病;亲人、朋友出现意外事件等。这些因素都容易触发失眠。

维持因素:是指失眠以后患者所采用的不良的应对策略。常见的不良的应对策略有:晚上提前上床睡觉、早晨推迟起床时间、白天过多补觉或午睡、饮酒助眠等。这些不良的应对策略,导致失眠持续发展、迁延不愈。

“祖传秘方”未必有效,认知行为治疗最可靠

偶尔失眠,对人的健康没有太大影响。而长期失眠,可能诱发多种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更严重的是,长期失眠会造成精神损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令人心情烦躁、情绪低迷,总觉得白白耗费生命,甚至可能引发抑郁症。如此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影响下,失眠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大大降低,而这种降低又反过来加重失眠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令人担忧的不只是失眠,还有采取无效、甚至加重失眠的治疗方法,比如喝牛奶、泡脚、淋浴、睡前进食、剧烈运动、饮酒助眠、提前上床、白天补觉等,有人甚至去寻找所谓“祖传秘方”。

不少失眠者没有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走了很多弯路,耽误了治疗时机,从而使失眠迁延不愈。

周玉妮告诉记者,目前,失眠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国内外失眠治疗指南一致推荐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是失眠的首选治疗方法。良好的睡眠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分别是:睡眠节律、睡眠动力和放松治疗。

来自省外的78岁的失眠患者李某,被失眠折磨20多年,无比痛苦,曾经四处求医问药,时好时坏,失眠痛苦难以摆脱。后经人介绍来到山东省戴庄医院神经内科,经过医院专家的诊断,做出了科学的治疗方案,对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采取药物干预和经颅磁治疗,再辅助心理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某失眠得到有效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对于每天能够多睡一会觉,李某和她的子女们对医院的精湛技术点赞。

2019-03-21 1 1 日报 content_644014.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