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市民政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以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和人才激励保障为重点,以孔孟之乡和谐使者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促进了社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落实党管人才政策,加强高层次社会工作品牌建设。优化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环境,落实“孔孟之乡和谐使者”选拔管理制度,会同市委组织部开展第二届“孔孟之乡和谐使者”推荐选拔工作,在各行各业基层一线、城乡社区、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公开选拔30名优秀社会工作人才,管理期限为4年,管理期内每人每月享受市政府津贴500元。以“孔孟之乡和谐使者”为依托,在全市建立53个和谐使者工作站,制定和谐使者工作站管理办法,为和谐使者发挥社会工作专业领军作用、深入一线开展工作提供良好平台。同时,积极开展第三届“齐鲁和谐使者”选拔推荐工作,9名优秀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入选第三届齐鲁和谐使者,数量居全省第五。
立足济宁社会工作实际,推动社会工作发挥重大作用。支持社会工作力量参与国家级项目,在2018年“温比亚”台风灾害期间,民政部“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社会工作服务国家支援计划”项目落地济宁,历时4个月,30余家市级社会组织参与,直接帮扶受灾困难群众2000余人,5万余名受灾群众受益。聚焦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工作机构发挥专业作用,济宁市惠民社区服务中心承接任城区“情系桑榆”老年人服务项目,为社区低保、孤寡、高龄老人提供免费日常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社工专业服务;微山微爱社工服务中心积极开展青春同行益暖齐鲁-“手拉手”湖区贫困青少年社工援助项目,累计服务时长1400余小时,服务15000余人次,受益对象1000余人。
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培育壮大社工人才队伍。印发济宁市《关于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关于开展社区社会工作试点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强化政策激励措施,不断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采取免费培训、免费报考、奖励激励等措施组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工作,2018年举办社会工作考前培训8场次,参训人员1500人次,384人获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再创历史新高,全市持证人数达到1059人。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依托镇街、社区服务中心搭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组织培育发展平台,任城区古槐街道、济阳街道、邹城市钢山街道都注册成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或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培育了阳光、大同、晨光社工等一批有影响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发挥有关部门力量,凝聚社会工作发展的合力。会同市财政局印发《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会同市直部门印发《关于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初步形成“组织引航向、民政打头阵、部门共参与、社工齐努力”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