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本报通讯员 高冰冰
近年来,我国建筑产业飞速发展,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清洁能源城市建设等体系不断更新,加快建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捷。我市自主择业转业干部韩彦亮凭借在部队23年的历练,投身建筑行业,搭建了全省首个建筑专业类孵化平台,为济宁市建筑产业发展推波助澜,为解决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甘当“红娘”,充分展现了现代军人退役不褪色,创业显身手的良好品质。
韩彦亮,1990年12月入伍,1993年10月入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作训参谋、军务科长等职,2013年3月自主择业转业到地方。现任济宁市建设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济宁智建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准确把握时机
大胆投身自主创业
23年的从军生涯,造就了他刚正不阿的军人品质,宁折不弯的耿直作风和永不服输的“亮剑”精神。转业后,全身心投入到地方的经济大潮中,在不同的行业和群体中锤炼自己,先后从事过拓展培训、营销推广等工作,为自己的理想目标,始终鞭策自己不断前进,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2016年3月,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联合创建了“济宁市建设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在济宁市区居然之家商场租用了近3000平方米的场地,打造了集装配式、被动式科技展厅、新能源再利用、保温结构一体化、光伏太阳能、绿色建材等展示区域,当年入驻各类企业56家,展示建设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近百余种,并承办了“2017年度清洁取暖技术产品展览会”,为各县市区提供了八套符合当地百姓生活习性的“电代煤”解决方案,为全市的清洁取暖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产品支撑;平台的搭建也先后得到了国家住建部、山东省住建厅和济宁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关注与认可。国家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屈宏乐主任评价说:“济宁市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司化运作、会员式入驻’的推广服务模式,是建设科技推广工作的一次创新,是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有效举措,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应在全国大力推广”。同年8月22日,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绿色建筑技术交流大会”上,济宁市住建局就“搭建建设科技推广平台,助推建筑产业创新发展”为题作了交流发言,并将“济宁模式”推向了全国。
勇于实践创新
积极探索平台发展新模式
2018年,济宁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新的建筑标准再一次提升。为进一步助推建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韩彦亮和他的团队也不断更新思想观念,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示精神,按照“新平台、新模式、新服务”的发展理念,与济宁盛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强强联合,以B2C为基本模式,创立了“济宁智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智建科技众创空间”,通过政府行政化引导、企业市场化服务和社会资本化运作的方式,构建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大众创业空间,打造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建设科技孵化平台,规划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长远规划与目标。投入资金升级改造了建筑科技展厅,以VR和三D视频全面展现建设新技术,打造了功能齐全的路演会议室,对接人社局、科技局等部门,将创业政策引进平台,设立了工商注册、报税缴税、小额贷款等服务项目,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当年被评为“区级示范众创空间”,平台更具有功能性与服务职能,对入驻初创企业、成长型企业的落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率先垂范谋发展
积极助推退役军人创业就业
退役军人是社会的人才库,是社会的巨大财富,他们走出军营进入社会,是创业就业的生力军。为助力退役军人创业就业,韩彦亮利用平时积累的项目资源,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整合出近8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建立了“智建科技军创空间”,免费给退役军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让他们拎包创业,并提供创业就业信息与资源,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创业项目推介会,帮助他们选好选准项目,迈好进入社会创业的第一步。目前,平台入驻企业30余家,其中退役军人创业者就有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