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喻伟
“这村里变化大着哩!路宽了、灯亮了、村美了!”在康驿镇一提起庄户村,乡亲们都说这个村有福气,市里派来的好书记给村子办了很多好事。群众眼中的好书记就是市民政局派驻庄户村党组织书记李孟忠。2018年2月到村工作以来,李孟忠坚持吃住在村,跑遍了庄户村家家户户,真诚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与群众想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严格自律、干事创业中树立了良好形象,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建好村级班子
庄户村在康驿镇驻地以西6公里处,全村970人,党员20名,是远近闻名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李孟忠上任伊始,就面临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年久失修、村“两委”干部关系不协调的窘境,村里很多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困难面前,李孟忠没有退缩。为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综合服务能力,他向单位争取资金并带头捐款,最终筹集30万元资金用来改造扩建办公场所,重新配备办公设备。为提高村党组织凝聚力,他当起了“润滑剂”,主动调解村“两委”干部间的关系,缓和双方矛盾。两委承诺制、坐班值班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制……在他的推动下,一系列加强村支部建设的规章制度提上日程。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的工作氛围越来越浓厚。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没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农村党组织,村里就难以发展。”李孟忠说。针对村里党员作用发挥不足的情况,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李孟忠把《党章》、《支部工作条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作为每周党课的必修读物,带领党员认真学习、入脑入心,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为了让党员体现出先锋模范作用,李孟忠提出对普通党员设岗定责、建立党员民情责任区、党员议事制度,并形成常态长效。在他的带领下,党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
美化村庄面貌
为改变村庄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李孟忠通过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对村庄进行了统一规划布局。召开党员大会集体表决,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集中力量提升村容村貌。他带领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清理“三堆”和路面垃圾。村民们看着李孟忠和党员们挽起袖子打扫卫生,不仅不再乱丢垃圾,还主动清理自家门前的“三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垃圾清理的队伍中,村容村貌实现了大变样,村民们的精气神也大有改观。积极进行乡村环境文明建设,提升硬件设施是一方面,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是另一关键。李孟忠带领村“两委”班子打造村内文化墙2000余平方米,把村内沿街墙体全部进行粉刷,同时绘制廉政文化、移风易俗、科普宣传等文化墙。不仅街面更加整齐,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宣传墙也成为村里文化阵地。
解决民生问题
“以前村里啥事也没人管,我们几家吃不上水,水管从别的庄里扯进来,没有广场,孩子们没地方玩,路上没有路灯,黑灯瞎火的,晚上只能窝在家里看电视。”这是李孟忠刚来庄户村的时候,很多村民给他反映的问题。李孟忠把解决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突破口来开展工作。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从市民政局协调资金为村里打深水机井6眼,并重新铺设管道,让270多户村民喝上自来水;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原有机井进行清淤,解决农田灌溉难题;协调资金为村里主要街道安装路灯45盏,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建设240平方米、集“百姓大舞台”、廉政文化、科普宣传和健身娱乐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建设面积400平米的健身广场,添置健身器材20余件,满足了村民们的健身需求。
发展集体经济
作为一名党组织书记,李孟忠意识到,制约农村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最大问题就是村集体无钱办事的困境。解决这一问题,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李孟忠会同乡镇经管站开展了“三资清理”工作,废除2份不合理的土地合同,收回并流转集体用地110余亩,庄户村的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为进一步加快庄户村集体经济发展,2019年又增大流转土地面积,将在村内建设500亩“农家乐采摘园”,种植樱桃、草莓、葡萄等经济农作物;利用村内道路两旁、沟渠等发展“边角经济”,种植红枫等经济林木,通过3—4年成材增加收入,力争集体收益突破20万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支部书记,肩上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对于任职工作,李孟忠充满信心地说。
乡村振兴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