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龙潭茶庄的老板邵成文告诉记者:“谢老的红色名片很受欢迎,总有顾客前来索要,我也为谢老高兴,也非常愿意帮助他做好宣传。”牌坊街社区居民刘培东对他说:“你送给我的名片,我都认真读了,很有教育意义!”
“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认为,要发扬好10种精神:紧跟中央的精神,信念如钢的精神,刻苦学习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奉献不休的精神,清正廉洁的精神……”为了加深对党的理论的学习,谢立亭把联系群众,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和个人的体会写出来,编成了“红色小册子”印发给大家,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有的纷纷索要,有的还让谢老签名留念。一位干部对谢老说,“你给的《清廉的人生》我看了7遍,越看越愿看,对我启发很大。”
唱“红色歌曲”是谢立亭最富激情、最富感染力的“一件宝”。不会编曲子,他就用群众喜欢的几首老革命歌曲,像《我的祖国》《东方红》《我是一个兵》等作为曲调,再填上自编的歌词来演唱。通俗易懂的歌词,耳熟能详的旋律,使宣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每当外出宣讲时,谢立亭都要打着节拍带着大家唱,在唱得高兴时,自己还要边跳边唱,带动着大家一起斗志昂扬地学习党的政策。十多年来,谢立亭共编唱“红色歌曲”80多首。“红色歌曲”与“红色小册子、红色名片”的珠联璧合,将谢立亭的宣讲效果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共产党员不褪色,理想信念要坚定;不怕苦来干劲足,与时俱进永向前……”他讲得专注,台下观众听得投入。别看台上效果这么好,由于基层宣讲听众层次差别大,想要讲好是真不容易。为了让每次报告、每次党课都能让大家印象深刻,谢老像小学生一样刻苦学习党的理论、讲课技巧。每次讲课他都认真“备课”,了解听众的年龄、文化、职业构成等,思考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理论入脑入心。为了写出易懂易记的“顺口溜”,他费尽心思,写不出来就吃饭没味、走道没劲。有时他在梦中都思考,一有灵感,就一骨碌爬起床,奋笔疾书,唯恐灵感消失。多年来,谢立亭手写讲课材料达70多万字,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宣讲、不停地服务,当红色宣传员、红色服务员”的誓言。
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谢立亭的讲课艺术和授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为基层群众宣讲时,他常常采取讲故事、举事例、互动问答等形式,再加上他激情的歌声、欢快的快板,发自肺腑、饱含深情的宣讲十分引人入胜,大家都反映听他的课有激情、有内容、有收获,很多听众都在讲课现场让他签名留念,向他索要红色名片。
拿着红色名片,有细心的人发现,谢立亭的名片有种特别的“味道”,这味道是淡淡的中药味。他患心脏病已有多年,常年服药。但他从没有告诉过组织和群众,从没有因为身体不适推却过应邀的报告会和党课。2010年年初,谢立亭做了两次心脏支架手术,在医院里住院期间,他仍然坚持宣讲。他向所住病房的值班医生和护理人员赠送了红色名片,向所在楼层的就医群众演唱自编的红色歌曲。他的执着、他的歌声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出院后的第一天,他就迫不及待地让老伴用三轮车拉着到社区发放红色名片。老伴心疼得不得了,劝他好些再去,谢立亭说:“宣传是我的精神支柱,如果不是成天想着宣传,我的身体早垮了!”社区群众看到这对银发的老夫妻,无不被深深感动。大家都劝他注意身体,并帮助分发名片。面对大家的关心,他在日记中写道:“冒着寒暑去宣传,心甘情愿余热献。能把政策宣传好,跑腿再多我不烦!”
“啥叫共产党员,啥叫无私、忘我,就是像谢老这样,有着我们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境界。”许多居民群众发出这样的感慨。魏宪金更是深有感触地说:“红色宣讲就是他治病的最好的药,宣讲已经成为谢老生命的一部分。”
信念如钢 服务“初心”永不忘
说起谢立亭的热心助人,社区70多岁的老人柏福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谢代跑”。原来,谢立亭简陋的帆布包里有一个自制的“便民手册”,上面记的东西可是不少:急救、维修、职业介绍所、婚介所、法律咨询等常用电话和居民家庭电话200多个。柏福兰说,在社区里,家里生气、吵架都找谢老调解,有一家老夫妻因为一些矛盾20多年“不搭腔”,也是被谢立亭调解好的。柏福兰说,不管社区居民家里有啥事,谢老都要“亲自出马”,帮帮忙,跑跑腿,所以叫他“代跑”。近年来,谢立亭还建立了《好事记录本》,争取天天做好事,点点滴滴做好事。普通的一个小本显现的是谢立亭爱民为民金子般的心。老党员张兴茂常年患有多种疾病,身体很不好,他得知后经常去看望慰问,送医书、药方,带他去找中医看病,还教给他按摩穴位,使他逐渐康复,并恢复了正常生活。居民杨宝荣老伴已去世,腿脚活动不便,孩子离他又远,在社区办理城市合作医疗证和老年优待证的时候,谢立亭主动上门拿照片、身份证,代他到有关部门进行办理,感动地杨宝荣热泪盈眶。
为民服务谢立亭风雨无阻,再苦再累他也甘之若饴。可他毕竟是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了,还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需要常年服药。在随身带着的帆布包里,谢老随时都装着速效救心丸、降压药、麝香虎骨膏等多种药品。一次宣讲完骑着自行车回家,走到半路上,心脏病突然发作,一阵心绞痛叫他差一点栽倒。他强忍着从自行车上下来,赶快从包里取出几粒速效救心丸服下,半歪在路边的地上,停了好长时间,才缓过来,又骑上自行车,慢慢地蹬着回家。他的病,自己清楚,却从来不声张,宣讲前先服上药,讲完了,再吃上药。谢老就这样,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在宣讲第一线,没有因为病痛耽误过一次讲课。即使在心脏手术住院期间,谢老都没把病情当回事,还诙谐地说:“我这回差一点就见到了马克思。但是,他老人家不收我,因为我还没有完成红色宣传员的任务。”
病刚好,谢老就立即恢复了宣讲活动,邀请他讲课的又排起了队,他生动风趣、激情迸发的演讲,又回荡在各个社区。为了他的身体,家人也不许他再和以前那样熬夜加班备课或编写宣传材料,可他很不习惯,有时候半夜里想起一些内容,如果不及时地写下来,到明天就忘了。有一天夜里,为了完成一篇新的讲稿,谢老辗转反侧睡不着,一些段落清晰地在脑子里形成了。怎么办?为了避开老伴的监督,也为了不影响家人的休息,他轻轻地翻身下床,披好衣服,摸着黑找到了笔和稿纸,蹑手蹑脚地来到卫生间,悄悄地把卫生间的门关严,打开了灯,把稿纸铺在洗衣机的顶盖上,奋笔疾书起来。直到把想好的内容写完,这才回到床上去睡觉。就这样,陆陆续续地,一篇新的讲稿就又完成了。在心脏手术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谢老又陆续写出了十几篇宣讲材料。
“您一定要注意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呐!”在这几天和谢老的座谈中,记者也深为这位近80岁老人的身体担心,劝他一定注意休息、劳逸结合。谢老却笑了笑,说:“是啊,同志们、我的孩子们和亲朋好友都这么劝我,可不能再干啦,要保命啊!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我的心思!”接着,谢老陷入沉思,一点一滴地回忆起了他的成长过程。
——我今年快80周岁了,入党整整54年了。1940年,我出生在鱼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解放前,爷爷饿死,奶奶也因饥寒交迫寻了短见。我的父亲,为了一家十几口的生计,起早贪黑,积劳成疾,没钱治病,父亲也去世了。记得那年父亲才54岁呐。
说到这里,谢立亭指着几百个速效救心丸的小瓶子,他说要让孙儿们看看,自己的命都是共产党给的,自己能健康地活着,都是由于党的关怀,由于生活在属于每一个人的幸福新时代。
——父亲临终前,把我喊到床前,叮嘱我说:“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好好努力。”那一年,我才15岁,高小毕业。年小力弱的我,被大队照顾,让我帮助队里扫盲,编说快板,搞宣传工作。当年,济宁地区大干水利治理淮河,队里见我有点文化,又积极肯干,就推荐我到了市水利局工作。这一干就是8年。那时候,我虽然是个临时工,但是从来没有临时观念,总是认认真真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多次被评为先进模范,还荣获“济宁水利先进工作者”奖章。期间,我入了团,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工程结束后,要精简人员,领导看我表现突出,就主动为我联系,于1963年调到济宁市商业部门工作。当时全国正值学习雷锋的热潮,我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积极向雷锋同志学习,决心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后来我转成了国家正式干部,参加了全省社教工作团,1965年光荣地入了党。先后出席过济宁市委、济宁军分区、潍坊社教工作团、城建工作大队等召开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做过两次典型发言,还出席过市群英会。1988年,我被组织上任命为济宁市市中区区委老干部局局长。这一辈子,我都是在党的关怀照顾下学习、成长、进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谢立亭的今天,也不会有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说到这里,谢老的情绪激动起来,眼睛有些湿润了。
此刻,记者感觉离眼前这位老人是如此之近,已经触摸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内心世界,听到了他真诚而有力的心跳。此刻,记者懂得了,谢立亭老人对红色宣讲、服务群众的执着,正是源自于他对党的无限忠诚,源自于他坚定不移的信仰,他要将自己的一生和全部的力量奉献给党的事业,以回报党的恩情。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顾年老多病,热情似火地奔走在红色宣讲、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上。此刻,记者也真正理解了他日记中的那段话:“信念的好处很大很多,它能使你明确方向,树立目标,产生精神,产生力量,产生干劲。它是人的精神支柱、高级营养品、强身健体的钙;是成长进步,不断提高的方向盘、助推器、加油站;也是一种决定人们命运,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