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丁万成
今年78岁的黄垓镇鲁东村村民鲁保恩平日里爱说爱笑爱唱戏,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儿子在城里上班,家里条件宽裕,多次劝他到县城去生活都被拒绝。“村里的环境变好了,出门就是水泥路,屋后还有文体广场,每天绕着坑塘小路跑几圈,再到广场和邻居们拉拉家常、唱唱戏,很舒适,一点儿不比城里差。”老人说出了拒绝儿子好意的原因。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培育文明乡风放在首要位置。走进鲁东村,最显眼的是村民门口挂着的“精神文明户”、“卫生文明户”的牌子。鲁东村定期组织开展道德评议和卫生评比,根据评比结果,确定“文明户”。为引导好民风、好村风,村里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和倡导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相邻和睦、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鲁东村村风、民风和环境变好了,得益于镇工业园区和经营电子商务,村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多。园区有食品加工、纺织厂、环卫车辆制造厂等企业10余家,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月工资达到2000-3000元。村民鲁钢金在网上经营马车、马鞍、马具,年创收100多万元,带动200余名有基础条件的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