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0日
首页
第03版:

牢牢把握“九个坚持” 实现新时代教育担当

■周喆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新时代,教育肩负怎样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思考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自觉肩负新使命,积极担当新作为。

实现新时代教育担当,就要坚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以人为本,成就师生,发展学校。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是师生的发展。这是我们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发展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只有优秀的教师群体,才能铸就高品质的办学水平和超凡的教学业绩。要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大力培育新生力量,想尽千方百计帮助每一位教师成长,把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以此为基层,做实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流程,实现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发展则学校发展。

成就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实行适合学生的教育,改造和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努力培养和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独特人格、卓越才能的学生,持续建构科学的学生管理体系。同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在课程中育人,在活动中树人;立足于精微的视角,从小事着眼,从小事做起,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建构校园规则和学习秩序,督促学生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功、成才,把“来为求知,去为栋梁”的育人目标落实到位。

实现新时代教育担当,就要坚持精细管理,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细节决定成败。搞好教育,需要宏观着眼,微观着手;需要广阔高远的视野,更需要精耕细作的落实。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善于从复杂的局面中寻找措施对策。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问题,冷静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形势,居安思危,审时度势,为实现学校更大发展而奋斗。如果不能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新思路,勇于变革,很多工作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止步不前,就会错失发展机遇。

“让行动来证明我们的一切”,强调的是工作过程中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或者执行不到位,工作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我们的行动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作保障,可能就会动摇目前的领军地位,很多工作会功亏一篑。所以我们要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做到高效尽职、有所作为。

实现新时代教育担当,就要坚持文化引领,以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断壮大学校。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是文化衍生出的教育力量的竞争。这种力量从传承中来,在发展中不断创生并与时俱进,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的行动规范,指导教育教学行为的诸多方面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十五中于1948年建校,已经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作为继承者,要将十五中辉煌的业绩、优秀的文化继承下去,让十五中的品牌熠熠生辉。作为开创者,更要把十五中人自强不息的奋斗、自觉自愿的责任、吃苦耐劳的拼搏、合作沟通的知能、服务社会的志趣、乐观向上的情操、遵守规则的自觉、和谐共生的情味等精神内涵发扬光大。

文化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完善。要进一步提炼凝聚,理顺好学校各方面的关系,落实好责任,明确好要求,传导好压力,扎实搞好各项培训和引领工作,使得学校工作在精神层面上更加一新,在文化实绩上再上台阶,在社会美誉度方面更上层楼。

行稳致远,不辱使命,不负未来。我们要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努力开创学校崭新的明天,实现新时代教育担当,让学校在驶向现代化学校发展的轨道上平稳前进。(作者系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校长)

2019-03-10 1 1 日报 content_640365.html 1 牢牢把握“九个坚持” 实现新时代教育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