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0日
首页
第01版:

微山湖上好舵手——记微山县渭河村党支部书记孙茂东

■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陈雷 王玉伟

孙茂东,一个地地道道的渔家汉子,一个村民眼中不辞辛劳、执着前行的带头人、领路人,他的梦想朴实而厚重:实现全村共同富裕,使渭河村鱼肥鸭壮、苇绿荷翠、莺歌鹭飞、村民幸福、欣欣向荣。自2002年担任渭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全身心投入到村庄发展、服务村民中,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和尊重、信任与支持。近年来,孙茂东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等荣誉称号。

夯基石筑基础

履职尽责当好带头人

“微山湖上有渭河,党的工作经验多,船行千里心向党,不惧征程有风波”。2009年,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到渭河村参观指导工作,并即兴赋诗一首对渭河村党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02年,渭河村全村党员群众推选了懂经营、会管理、善致富的孙茂东担任村支部书记。他从抓支部班子入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村党支部议事制度、党员发展票决制度等,注重把一些有想法、能力强的年经人吸纳到村里工作,以年轻党员为骨干,把村里的综治、团委、妇联、民兵连、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建立起来。工作中,他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他采取流动公开船的方式,把村内党务和政务情况及时通报到广大村民;他创新“三建四联五帮”管理模式,在千里运河之上实现了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船行千里不迷航。这些做法,得到了中组部和省市县委的充分认可,渭河村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1年,渭河村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党员教育基层联系点。

抓发展强经济

壮大集体当好领航员

渭河村,坐落于微山湖腹地,一直以来,渭河村就有部分村民从事水上运输,但多使用水泥船,吨位小,市场竞争力和安全性差,村民缺乏资金,无法购买新船扩大经营规模。在孙茂东的带领下,村党支部在做好市场调研、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两委”干部和党员运输大户的作用,帮助村民办理担保贷款,为村民多方协调资金。后来,村里从事运输的驳船和拖头越来越多,但不少村民反映,在外边单打独斗或依靠外地公司搞拖运,运输费经常兑现不及时,还会受到外地渔船排挤。针对这种情况,村党支部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认真研究,决定以村集体名义注册成立微山县兴渭航运公司,将在外从事运输的村民纳入管理,实现了“攥指成拳”“抱团取暖”,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目前,兴渭航运公司已拥有运输吨位近22万吨,拖头12条,年收入2000余万元,成为全乡航运业的支柱企业。

抓创新兴文旅

振兴乡村当先锋

作为一个典型的渔业村,渭河村有广阔的大湖水面,也有原生态的湿地景观、淳朴的渔家文化,发展渔业养殖和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过去渭河村村民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捕鱼维持生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孙茂东自费到阳澄湖等地学习,大胆尝试引入了河蟹养殖技术。在当时,孙茂东这个举动不亚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先带头试验,养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就这样,河蟹养殖产业一点点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全村养蟹面积已发展到一万余亩。在引导村民发展渔业养殖、壮大水上运输的同时,孙茂东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带领渭河村发展旅游业。经过近五年的努力,事实再一次证明渭河村群众的选择是正确的,旅游业正成为渭河村最具有潜力的新型业态。独具北方渔乡风情的渔家水街景区,填补了微山湖民俗生态旅游的空白,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十余年来,孙茂东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砥砺前行。他总结到:“只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群众才能拥护你。”“当一任村官、兴一方事业、建一方文明,上不愧党、下不愧民。”铿锵有力的承诺回荡在大湖深处,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渔村正悄然展现在微山湖上。

2019-03-10 1 1 日报 content_640339.html 1 微山湖上好舵手——记微山县渭河村党支部书记孙茂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