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8日

新柳舞春华

汤飞

《咏柳》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奈何,生养我的小山村,并无垂柳的身影。现在回忆起来,这更像一个寓言:柳不住的山村,果然留不住向往花花世界的年轻人。

后来望着一树青丝,不禁想起某位女孩儿的溜溜长发。当她笑得很春天的时候,秀发便如微风中的柳丝,波动出令人陶醉的美丽。我真想拿一把梳子,去为她梳一次发,按照心目中那娉婷的模样——我见过的初春新柳。

若远观,一排青葱淡雅,丝毫没有夏柳的热辣奔放和秋柳的多愁善感。若近观,嫩叶并不茂密,宛如姑娘的秀眉。那姿态、神韵恰到好处,减一分则单调,多一分则媚俗,所谓纯美莫过于此也。

新柳的叶还没有完全下垂,如同毫无威胁的刺一样横着,但只要内心充满能量,即使低垂着,依然有着丰采。

傍晚,新年刚过,新春刚到,新柳在岸,新月在天,过往的人有着崭新的面貌。一切都是新的。

有的人想见见不着,有的人不约而见。1151年的春天,陆游和前任唐婉偶逢于沈园,虽然“满城春色宫墙柳”的景致怡人,他却发出“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伤叹。此后四十余年,玉骨久成泉下土,翩翩务观变放翁,沈园柳老不飞绵,陆唐俩人不复相见,而园中花柳成为陆游惦念前妻的最佳载体。不再飞绵的柳树,正是“此身行作稽山土”的放翁自身的真实写照。在鲜花似锦的春日,84岁的他忆起嫩柳般逍遥的初婚,分别十年后在柳絮纷飞中的重逢,只得感慨幽梦太匆匆。

恨和爱一样,是一种深深的思念。王昌龄描写闺中少妇说,“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按照李贺“若个书生万户侯”的理论,她的夫婿很可能从军去了,或将出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悲惨画面。

每到春天,新柳摇曳,思念随之波动,随之由淡转浓,随之传染这处山水那方人。柳枝舞动的春华,其实是思念,点点滴滴,柳叶渐绿,终成春天的颜色与味道。

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的习俗,寓意“惜别怀远”,因此“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漂泊不定的李白写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想必古人和我们一样,过完春节便天南地北。此刻郁郁青青的柳枝,借势上位,化作挽留、思念、祝福的文化符号。

此后新柳将成碧玉之态,柳絮漫天作雪飞。如果说蒲公英播散的是希望,那柳树扬洒的是什么呢?苏轼给出了答案: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远在春山之外的行人,知道我在想你吗?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019-03-08 汤飞 1 1 日报 content_639766.html 1 新柳舞春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