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梁山讯(通讯员 赵忠跃)近年来,为破解社会发展治理难题,水泊街道党工委推行社区“三联”结合新模式,构建党建引领社会发展治理新体系,增强了党建发展活力和动力,更好地服务社区健康快速发展。
组织联建,构建党建运行新体系。为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组织架构的变化,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作用,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机制。街道党工委成立“城市社区协调管理办公室”,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实施、资源配置、督查指导。在街道层面,成立街道“大工委”,定期召开共驻共建工作联席会议,推动社区与共驻共建单位党建和社会治理的有效融合。在社区层面,成立社区“大党委”,全面推行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共建单位、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的党员负责人为兼职委员,对需要协调解决的“大事”、关系民生福祉的“实事”、基层无力解决的“难事”进行共议共商,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活动联办,构建共建共享新模式。引导区域各类党组织突破条块壁垒,开展共学、共建、共治和共享。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十条标准”等党内生活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组织共建共筑单位参与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实现党建联抓、活动联办、难题联解。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组织辖区单位党员参与矛盾化解、治安巡逻等活动,推动平安建设,共建和谐家园,努力让群众感觉更安全、更幸福。以社区党组织为纽带,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搭建合作平台,开放公共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服务联抓,构建便民惠民新格局。创新党组织及党员为群众服务的途径和方式,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选优配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注重选拔学历高、党性强、能力强、善协调、会服务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将街道社区干部纳入街道党工委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基层选拔一批、社会选优一批、组织选派一批,打造专业队伍,提升服务能力。搭建社区智慧党建平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力求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推进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服务精准化、社会组织服务个性化、党员志愿者服务常态化,征集居民“微心愿”,优化“菜单式”服务,确保群众在社区生活得舒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