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范培倩 梁春峰
任城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创新深化服务品牌,着力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有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危难面前显担当
李环和徐志萍是济阳街道财工街社区“老妈妈爱心针线坊”成员,疫情期间,她们利用针线坊制作棉袄的剩余布料和棉花,一天的时间赶制出10个体温计棉套,送给小区防疫值守人员。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态势,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忙碌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排查疫情、卡点值班、代买代购、心理疏导……他们成为基层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骨干力量,构筑起一座坚实可靠的“疫情防控墙”。
依托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任城区组建起“1+5+N”志愿服务队伍,根据群众需求策划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组建N支志愿服务队伍,随时接受区实践中心的派单任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任城区各实践分中心、实践站因地制宜,打造了自己的亮点和特色:济阳街道分中心以志愿服务为引领,精心打造“好楼长”“老妈妈爱心针线坊”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越河街道、古槐街道分中心每个社区打造了不同的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了一社区一特色。17名志愿者、6个志愿服务组织入选济宁市抗击疫情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名单。志愿者们会同所有的“逆行”勇士,共同构筑起伟大的抗疫精神,为新时代留下了志愿精神的成长印记。
雷锋精神代代传
“今天我光荣离岗,但退休不褪色,我要成为一名优秀夕阳红队员,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81岁的谢立亭说。
1995年,55岁的谢立亭退出领导岗位,上面日记中的这句誓言,他坚守了20多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始终牢记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时刻刻把居民群众的大事小情挂在心上,从社区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员、老党员的联络员到文明市民巡访员、十九大精神宣讲员,谢立亭先后承担20多项志愿服务工作,常年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彰显了一位退休老干部爱民为民金子般的心。受他的影响,由谢立亭命名的“谢立亭小组”志愿者发展到1000多名,涵盖了老中青各个年龄段,人均全年服务时长约为120小时。
为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任城区以培育“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为工作重点,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推荐市级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8个。截至目前,全区在“中国志愿服务网”实名认证志愿者24.56万人,注册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17.8万人。
让雷锋精神走进大街小巷
“听完雷锋叔叔的故事,我要帮老师打扫卫生、帮同学叠被子,做一名有爱心的小朋友。”越河街道辖区幼儿园大班的王易瑞小朋友说。3月2日,在第58个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越河街道兴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畅享越河”宣讲小组编外志愿服务宣讲员,到辖区幼儿园开展“雷锋故事我来讲 薪火相传闪微光”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通过与孩子互动、讲故事、看视频等方式为孩子们介绍雷锋成长的故事,引导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像越河街道一样,近期,任城区各镇街、单位、各志愿服务团体掀起了志愿服务热潮:2月28日,区关工委、团区委主办的“弘扬雷锋精神、爱心奉献社会”演讲比赛决赛在雷锋纪念馆举行;3月3日,阜桥街道小闸口社区“学习雷锋 奉献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3月4号,唐口街道“情暖童心”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温暖人心……
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任城区广大志愿者始终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传播爱心,传播文明,让城市更有温度,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基层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