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李鑫 王昌军 )近年来,邹城市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日程,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促进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邹城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两名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教育局、妇联、民政局、团市委、卫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制定下发《邹城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至2020年)》、《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市教育局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工作举措,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逐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
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基础建设。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教育工程建设等工作,为让贫困地区留守儿童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近年来,邹城市在学校的校舍以及软硬件教育设施配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6年以来,全市新建幼儿园建设项目61个,累计投资近2.5亿元,建筑面积14.28平方米,新增学位15390个。新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含食堂、宿舍)项目34个,投资8.2亿元,建筑面积297305平方米,新增学位23220个,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的食宿条件。2018年,全市16个镇街全部设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站,设置工作站牌。全市100人以上学校共建成134所乡村少年宫,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基本全覆盖,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完善建档立卡,强化家校联系。组织开展留守儿童调查摸底、建档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组织各中小学校为所有在校留守儿童建档立卡,由任课教师深入留守儿童家庭,通过家访定期或不定期地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馈;定期举办监护人培训班和法制知识讲座,增强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市杏花村小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利用节假日召开留守儿童学生家长会,及时反馈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郭里镇教办定期举办监护人培训班和知识讲座,培养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城前镇中小学为留守儿童发放关爱卡,方便与家长沟通交流。
开展关爱帮扶,构建多元渠道。依托关爱留守儿童阵地,广泛组织教师、“爱心妈妈”、志愿者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护卫、结对帮扶关爱、心理疏导抚慰、家教指导服务等爱心行动,多方面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结合六一儿童节、中秋节、元旦等节庆活动,通过报刊、宣传栏、微信等渠道,广泛招募“爱心妈妈”。定期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关爱、心理疏导抚慰、家教指导服务等爱心行动,在物质和心理上给予帮助和帮扶,全面构建多元化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举办“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亲情征文活动,从征文中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和诉求。以呼唤“爱的陪伴”为主题,通过留守儿童朗读自己写给父母的文章、邀请专家访谈及歌舞表演等形式,呼吁社会各界重视陪伴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热心公益,奉献爱心,促进留守儿童阳光、健康地成长。
强化法制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结合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聘任法治副校长170余名,多途径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维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组织家庭教育报告团,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学《父母规》、育成功子——传承孟母文化、百校万名家长教育活动”,免费培训,免费提供学习教材,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各中小学,每年举办家长教育200余场,受教育家长近10万名,引导家长学习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掌握科学教子、成功育子的方法,更好的发挥家长对子女言传身教的影响、带动作用,从家庭教育角度解决留守儿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