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彦彦
“今年是新旧动能转换抓落实、见成效的关键一年。指挥部将聚焦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壮大、创新要素支撑等重点任务强力推进。”近日,记者在采访新旧动能转换指挥部副指挥长、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王亚栋时,他如是说。
王亚栋说,过去的一年,新旧动能转换指挥部按照“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的要求,一线攻坚、昼夜奋战,形成总体规划引领、13个专项规划支撑的完整规划体系,建立十大专班和五大支撑“10+5”工作推进体系,33个部门协同配合。健全调度督查考核体系。建立动态调整的重大项目库,发放黄牌4张,红牌1张。在全省率先建立新旧动能转换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一年来,项目推进全面起势,市库在建项目553个、开工率99%;57个项目纳入省项目库,33个项目入选省优选项目,个数居全省第5位。全省评价相对较好,日常工作推进年终考核得分和工作信息报送排名均居全省第二位。
什么是新动能?对此,王亚栋认为,立足济宁实际培育新动能主要是两个方面:输入型新动能和内生型新动能。“引进一批一流科研院所、聚集一批高端人才、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转化生成一批重大项目,通过‘新树扎深根’形成新动能;老企业自身技术改造升级或引进新技术、新项目,通过‘老树发新芽’形成新动能。”
当前,制约我市新动能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王亚栋认为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济宁的企业对外地的技术不了解,外地也不了解济宁的产业需求。企业需要技术创新,外面也可能有济宁企业所急需的技术,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技术与需求不能结合,无法产生新动能。另一方面,政府不够了解企业,搞不清楚产业技术需求,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就无的放矢。该政府发力的时候发不出力、发不准力,导致政府做的与企业盼望的有一定差距,这也阻碍了新动能的培育。
如何打破信息不对称?“到企业中去。这是新旧动能转换指挥部2019年的工作核心。”王亚栋指出,在当前大环境下,经济发展持续下行,企业发展嗷嗷待哺,亟需政府帮助支持,政府下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解决企业瓶颈问题,赢得企业欢迎。怎么到企业中去?主要是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
线上建好用好平台。把平台作为政府了解企业需求、企业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注册企业大调研活动,根据企业问题反馈,调整完善平台功能。同时,强化两类人员使用,企业明确一名技术人员,部门明确一名专职人员,全心靠到平台上。
线下重点是抓好专班运作,开好“三个会”。十大产业专班重点是抓好“4库”建设。即:重点建设项目库,双招双引项目库,重大技改项目库,对上争取项目库。五大支撑专班要制定5个清单。即:银企对接融资需求清单,市级基金跟投项目清单,全市企业人才需求清单,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清单,一次办好事项落地清单。怎么抓?开好“三个会”。各专班每两周到企业召开一次座谈会,围绕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主动下去了解,摸清企业发展需求和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困难;指挥部每月召开一次专班通气会,及时了解各专班到哪些企业去了,企业反映了什么问题;指挥长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推进会,对反映集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
王亚栋说,下一步新旧动能转换指挥部将抓紧抓实项目建设,动态调整2019年项目库,一季度入库项目416个、总投资3782亿元,其中结转续建项目342个,计划新开工项目51个,确保全年新开工项目200个以上。争取60个左右项目纳入省新旧动能重大项目库,筛选20个重大项目挂图作战、总投资4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7.1亿元。充分运用好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强化节点推进、视频巡查、问题交办、联合督查,形成项目建设合力。持续壮大产业集群,集聚优质资源壮大新兴产业规模、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跨界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创新要素服务保障。建立“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综合保障机制,解决好“钱、地、人”问题。
“2019年,新旧动能转换指挥部将做仰望星空、脚踩大地的践行者。济宁新旧动能转换的星空就是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新动能持续涌现,产业蓬勃发展。仰望星空必须脚踩大地,济宁的产业基础、企业对发展的渴望是新旧动能转换最深厚的大地。我们指挥部将做好桥梁,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努力工作,为济宁新动能的培育贡献力量。”王亚栋如是说。
编者按:2月10日,全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挥部工作会议召开。本报从今日起,开设《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聚焦重点项目挂图作战专题访谈》专栏,将陆续推出对各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挥部主要负责人的专题访谈,请他们围绕贯彻落实全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挥部工作会议精神谈思路举措、谈目标落实,旨在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卡紧时间节点、破解问题难点,全力全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突破,持续掀起“项目落实年”活动高潮,敬请关注。
华勤集团通力年产200万套高性能卡客车轮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