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悉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世,悲痛之余,想起了他的关于三种境界和一流学问的文字。
记得林清玄在一篇文章里借用一位化妆师的嘴,说生命有三层化妆,而最高明的化妆,能很自然地与主人的身份很匹配,能自然地表现那个人的个性和气质。这种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就跟没经过化妆一样。次一级的化妆是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增加回头率。最拙劣的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这种化妆是很浓的化妆,这种妆化过以后,甚至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五官的协调,应该是最坏的一种化妆了。
在这几种化妆里面,最高明的化妆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自然”。这种“自然”就是无妆,化妆师说这种化妆就是最高境界。林清玄听了,感触很深,总结道:“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位化妆师由此认为,像林清玄这样专门写文章的人,跟他们化妆师一样,经营出来的文章也可以有三种境界,这就是“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说的俗一点,就是有的文章内容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字说美的,而读了很美,这样的文章就是一流文章;有的就像作者自己在文章里说的那样是美,读者读了,是这么回事,这样的文章属于二流文章;有的作者认为很美,读者读了,其实一点儿不美,这样的文章属于三流文章。
化妆、写文章有三种境界,绘画呢?其实也有三种境界。陈洪绶是明末画家,有文人画怪杰之称。他常将绘画与文学结合起来,形成了独有的绘画特色。他说:“夫画,气韵兼力,飒飒容容,周秦之文也”“随境堑借,汉魏之文也”“搏裂顿研,作气满前,八家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一流的画应该是既有力度韵致,而又非常自如,全无拘束,就好像周秦的文章,十分古朴;二流的画,应该是随物赋形,随意而生情致,也是相当自然,就好像汉魏的文章;三流的画就是十分讲究法度,有些雕琢的作家气,就好像唐宋八大家的文章。
王侯将相本无种,英雄不必问出处。每个人只有职业的不同,位置的差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来都是平等的。一个人在生活里扮演什么角色,生活就会给他什么样的待遇。谁不希望拥有生活里的一流化妆、一流文章和一流绘画呢?要想做个一流的人,成就一流的事业,就得像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所希望的那样,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先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毛毛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