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30日
首页
第03版:

遵守控烟条例纳入公务员考核理所当然

1月29日 《中国青年报》 马涤明

背景:上海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市检察院二分院公诉处检察官白江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将公共场所吸烟问题纳入公务员的整体考核中,通过奖惩制度约束公务员的行为,自觉遵守《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

观点提要: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将“烟德”问题纳入考核,并非是给公务员增加法外义务。早在2013年,中办、国办就曾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随着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将“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义务从领导干部扩展到全体公务员,也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古语说“以吏为师”。任何有关社会文明、遵纪守法的问题,公职人员都有做表率、带头的责任。遵守控烟条例规定,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同样检验着一个人的守法意识与自觉。公务员在公共场所是否有吸烟行为,不是“吸烟”的问题,而是是否自觉守法的问题。“你有抽烟的自由,但不能自由地抽烟。”这句控烟常用标语,其意思非常简单明了:在公共场所,吸烟不是吸烟者一个人的事——会侵犯到他人不吸烟的自由。如此简单的道理,任何人都不该不明白。公共场所吸烟,就是明明白白地侵犯他人权利,损害公共秩序。在这个问题上,公务员必须接受相应的考核。

国学教育不能走了极端

1月25日 《南方日报》 丁建庭

背景:日前,歌手孙楠及其妻子让女儿在徐州市华夏学宫学习国学一事持续发酵。据媒体报道,该学校教学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等儒释道经典等,同时校方还有发布全日制教育的招生简章,采用“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实习一年”的学制,招收小学毕业生。对此,当地教育局表示,“华夏学宫”属非学历培训机构,目前已针对其开展全日制教学一事进行调查。

观点提要: 近年来,国学兴盛,中国风流行,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好事,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至今让我们受用的大智慧,既能够对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物欲主义对我们精神家园的侵蚀,也能够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增进文化自信和认同。但是,现在的国学教育也是鱼龙混杂,既有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国学,也有宣扬封建糟粕文化、沦为坑蒙骗钱工具的伪国学。比如,在不少地方出现的“女德班”,假借传统文化之名鼓吹压迫女性的歪理邪说;再比如,最近引起舆论关注的山寨社会组织“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院”,该组织竟然号称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副部级单位,有几十家分支机构,打着推广国学的名义,靠收取代理费、培训“国学教授”、推销书画作品敛财。类似华夏学宫这样的培训机构或者说国学机构,显然不在义务教育之列。在给孩子作选择时,还是不要轻易代替他们选择一条不同寻常路,更不能把社会上的国学教育与学校的义务教育对立起来,走了极端。

封杀保健品不是目的,管理才是王道

1月29日 《光明日报》 陈作兵

背景:近段时间,随着权健、无限极等一个个保健品神话的破灭,国内的保健品市场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观点提要:保健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核心就在于促进人类健康,而不是以“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品的作用在于保健功能,而不是替代药物和临床治疗,这是该行业一个不能突破的原则和底线。保健品不能短期治愈疾病,只能通过日常的补充、调理提升机体的整体功能,所以国外很多国家将保健品定义为膳食补充剂。但为什么在国内市场,保健品就被包装成能治愈腰腿痛、糖尿病、高血压甚至恶性肿瘤的灵丹妙药呢?中国的保健品市场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这也是造成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的重要因素。保健品市场的非法添加、虚假标识、非法营销以及虚假广告宣传等乱象,何以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大行其道?传统的监管部门,如药监、卫健委、工商、公安经侦等,多头监管必然会造成监管“空白地带”和“重复地带”。如何理顺这些部门的关系,建立长效机制,也是保健品行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让孩子早一点关灯睡觉

1月29日 《 人民日报 》 张凡

背景:对于不少中小学生来说,这个寒假并不轻松。“几乎每科的学习任务都很重,孩子每天晚上都睡得挺晚”“11点没睡觉的大有人在,即使你12点在群里问点儿事也不用担心没有人回答你”……来自学生与家长的“诉苦”,让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睡眠不足的问题再次引发人们关注。

观点提要:睡眠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成为教育领域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孩子们睡得越来越晚,除了一些人是因为玩手机、打游戏等主动晚睡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学业负担过重。一位中学老师曾如此说道,如果学生睡眠得不到满足、体质在下降、近视在增加,那我们的教育就难言成功。真正为学生减负,需要整个社会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教育科学精神的提高。当所有人都要求孩子必须跑步前进的时候,教育就不再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心灵唤醒,而完全成了一场你追我赶的竞争。这样的竞争,必然有输有赢,可能还会有人体力透支,跑不下去。但其实,孩子培养得怎么样,要看拿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果只以谁分数高来贴标签,就难免泯灭了一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的禀赋、才能、爱好都能被发现,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按照适合自己的节奏成长,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和成长的快乐。(辑录 闻道)

2019-01-30 1月29日 《中国青年报》 马涤明 1 1 日报 content_629030.html 1 遵守控烟条例纳入公务员考核理所当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