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东升 孙岩维 李国帅
今年以来,济宁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政治定位,创新实施“1+221”工作体系,抓落实抓执行,强化争先进位、干事创业,取得显著成效。1至6月份,市审计局本级共完成审计项目55个,出具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76篇,提出审计建议115条,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12份。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务实作风,筑牢政治机关思想根基。一是加强政治建设。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坚定政治方向,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干事创业上,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上。推动“审计组+临时党支部”建设,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审计一线。围绕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市审计机关成立35周年等陆续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利用重大活动强化党的建设。二是强化争先进位。进一步提高站位,站在全局看审计找准定位,立足审计想全局用心服务。跳出济宁看审计,站在全省全国大格局下审视自我。创新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创标”活动,今年以来已有计划、分批次到德州、济南等省内外先进审计系统学习考察,对照先进、寻找差距,力求突破提升。三是提升执行能力。召开全市审计系统全面提升执行力全力全速抓落实会议,倡树“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作风,提出“落实就是水平”“执行就是忠诚”工作理念;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推行“一线工作法”,实现工作在一线,调研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重点工作、重点事项“一把手”亲力亲为、参战督战,“挂帅”更要“出征”。
围绕中心工作,加大跟踪审计,力促重大政策落地见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建设、财政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情况,重点对汶上、梁山、兖州、高新等7县区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投资进度以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政策的落实等情况进行审计。全面完成推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政策、财政政策支持加快发展“十强”现代化优势产业集群政策、推进“一次办好”和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任务。聚焦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对7户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状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提报了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紧扣预算执行,聚焦使用绩效,推动财政资金高效运转。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运行,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紧扣国家和省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要求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意见,对市本级一级预算部门实现数据分析全覆盖,市、县分别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受市政府委托,市审计局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2018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获得一致认可。
关注权力运行,紧盯重要环节,督促领导依法履职尽责。围绕责任落实、紧扣经济责任、突出权力运行,紧紧盯住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推动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突出重点、强化任中审计的原则。开展了3名领导干部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22名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将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责任、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等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的重要内容。
严把监督关口,做好“三个转变”,力促投资项目高效建设。积极践行投资审计新理念,切实做好“三个转变”,严格执行市政府出台的《济宁市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办法》《济宁市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聘用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济宁市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聘用专业人员管理办法》,开展泗河综合治理、济宁市文化中心、济宁市人民医院高新区院区、跨线桥PPP项目等重大项目审计,共完成17个公共投资决算审计项目。
强化人才兴审,突出创新引领,实现服务效能提档升级。一是注重人才培养。创新组建全市审计专业人才库,涵盖财政审计、企业审计、农业审计、社会保障审计、金融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电子数据审计和写作宣传等10类专业人才,为全市审计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印发《2019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陆续组织“投资审计”“计算机中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财政预算执行绩效管理审计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20余个,预计培训1000余人次;举办全市审计系统“以干代训”活动,选派县市区人员到市局挂职锻炼,提高审计系统整体能力水平,努力把全市审计系统干部培养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解决难题的“操作能手”,出谋划策的“应对高手”。二是建设智慧审计。秉持科技强审理念,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大力推进“金审工程”三期建设,积极探索打造“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为主体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夯实大数据审计基础,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建成济宁市审计局电子数据分析室,深入推进“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切实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目前,运用大数据技术,已对全市所有一级预算单位进行覆盖,覆盖率100%。三是优化组织方式。所有审计项目由分管领导担任审计组组长,科室负责人为副组长,成员中既有精通审计业务理论知识、审计经验丰富的“儒将”,又有善于发现疑点线索、敢于深挖问题的“闯将”,运用计算机综合分析的“干将”,让每一位审计人员发挥自身长处,取长补短,实现审计成效最大化。四是推动审计融合。横向上推动政策跟踪审计、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之间的统筹融合,积极探索“1+N”、融合式审计组织方式,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纵向上推动上下级审计机关项目之间的统筹融合,加强审计项目计划、审计信息、审计结果等互通共享,形成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