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高秀亮 李祥柱
近年来,邹城北宿镇认真贯彻驻村联户工作精神,紧紧围绕 “群众满意和取得实效”工作目标,以“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为抓手,凝神聚力,狠抓落实,不断推动驻村联户工作向纵深开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建强班子规范工作标准
该镇驻村工作组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党建制度建设为抓手,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提高村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能力。先后转化提升3个软弱涣散村,调整两委班子32人,新发展党员20人。52个村居都设有联建党支部,各村均有镇科级领导干部和第一书记包保,每名科级干部联系所包村庄10个联系户,经常性到村居开展工作,帮助村庄理顺发展路径。一年来,开展第一书记上党课60次,支部联建活动100余次,组织党员外出学习培训400余人次。全力打造以羊厂村为“组织振兴”、南落村为“产业振兴、前瓦村为“文化振兴”、丁庄村为“生态振兴”的第一书记示范区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帮扶优势,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群众认可的示范村,辐射影响周边村共同发展。同时,不断完善“全覆盖、大走访、心贴心”工作的各项制度,与各驻村第一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压实了责任。第一书记扎实开展入户走访,摸清村情,与村“两委”干部充分协商,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民生代办员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民生代办工作的意见》要求,严格履行代办职责,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项目建设壮大集体经济
邹城市派工作组立足驻村工作实际,认真落实第一书记项目建设。市投资促进局驻前瓦村工作组利用第一书记项目专项资金,投资8万余元,种植5万余棵香椿芽苗,开展了“香椿芽品牌保护”项目;市容环卫局驻丁庄村工作组多方筹集资金60余万元,铺设柏油路面2000多平方米,深挖储水1万余立方的水塘1座,倾力打造“垂钓基地”项目;市文物局驻南落村工作组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投资10万余元利用路旁、沟旁等边角地带种植杨树、法桐、白蜡等树木1万余棵,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林,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市编办驻羊厂村工作组筹集资金40余万元,建设了包括廉政长廊、文化长廊、便民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在内的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该镇开展了“薄弱村”清零行动,设立200万元的“第一书记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第一书记带资金、带项目精准扶持“薄弱村”发展。丁庄村的“垂钓基地项目”、辛庄村的“纯净水有偿使用项目”等5个村庄的第一书记项目获得了镇财政无偿支持共计15万元。总投资100余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竣工发电,所获收益将重点扶持前瓦、丁庄等10个薄弱村发展,给予连续3年的无偿补助。截至目前,全镇村级集体收入总量达到2300多万元,全面消除了3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
主题活动服务民生事业
开展“全覆盖、大走访、心贴心”活动以来,该镇下派工作队认真组织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转作风、知民情、解民忧、办实事,努力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制度化。先后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北宿人”等精神文明评选活动53次,开展移风易俗宣传4次,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开展文化下乡演出100余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粉刷墙壁2万余平方米,补植绿化树木4000余棵,整修下水道1万余米,安装路灯220盏,为群众打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组织驻村干部和村居书记联合走访,开展金辉助老、温暖过冬、“手牵手心连心”爱心助学等活动,走访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精准扶贫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众3000余人次,收集民情民意2000多条,为群众解决合理诉求1600余件。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