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传伏 本报通讯员 孙衡 赵萍 摄影报道
“实在太感谢了,这大晚上的,这么冷的天,还要你们开船来一趟。空调能用了,我父亲也能睡个安稳觉了。”1月15日夜,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村民金秀芹在自家的渔船上,她紧握着国家电网彩虹(微山)共产党员服务队高楼供电所分队队员张贝贝的手感激地说。当天晚上,金秀芹一开空调就跳闸,打电话给高楼供电所报修。值班的服务队队员开着船赶去抢修。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拐了20多个河道,才到达渔民家,为他们消除了用电故障。
微山湖水域辽阔,面积占微山县的三分之二,全县大部分输电线路都架在沼泽地或湖面上。虽然特殊的地域环境给电网建设和抢修服务等工作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与挑战,但国家电网彩虹(微山)共产党员服务队却凭借“扛就扛红旗、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顽强作风,在微山湖区立起一座丰碑,不仅点亮了万家渔火,也架起了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被广大渔民誉为“湖上彩虹”。2018年,国家电网彩虹(微山)共产党员服务队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国家电网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队称号。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党员服务队处理日常巡线、检修、抢修等工作,要驾船才能到达现场。所以,地处湖区的各分队专门配备了快艇、铁皮船。渔民通常早出晚归,队员们也跟着天不亮就驾船出发,再披星戴月返回供电所。有时,前往湖区深处检修,一去就得三四天,铁皮船就成了队员们的家。“夏天航行在湖上,虽然又晒又热,但行驶起来比较畅通。到了寒冬,湖水结了冰,驾驶船就很困难了。”队员徐保庆说。2016年春节前夕,天气特别寒冷,湖水结了厚厚的冰,徐保庆和张贺去湖区抢修,机动船边破冰边前行,到了破不了的地方,两人只好下船步行。抢修时,两人先吃几口辣椒暖身,然后砸开冰,穿上皮衩,跳进水里施工。冻得实在受不住了,他们就上船用棉被捂一会儿,再接着作业。前些年,受环境制约,加上供电服务半径长、人员少,服务时限有时无法达到规定要求。近几年,党员服务队创新推出上门服务、一船式服务、吆喝服务、代捎服务、应急服务,不断打造特色服务新模式,大大提升了效率。湖区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为保障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用电安全,党员服务队实行供电服务网格化管理,定期上门检查、维修用电设备。在湖区巡检时,队员们背着维修工具、带着小喇叭,边走边“吆喝”,招揽“生意”,有时一天能接活30多件:为渔民检修室内线、进户线及用电装置,为村民更换开关、灯泡……湖区内有3个乡镇四面环水,进出都靠船,党员服务队前去走访时,许多渔民会搭乘顺风船。一来二去大家熟悉了,渔民们会拜托队员去远离湖区的集市捎带些日用品。2018年,服务队建立了客户微信群,村民遇到用电问题,只需在微信群里说一声,队员就会在网上“接单”,提供精准服务。
为了锻造一支优秀的队伍,党员服务队依托微山县供电公司湖上电网先锋之家、高楼供电所党性教育中心(山东省理论宣教基地),定期组织服务队队员开展党性教育、集中宣讲活动。通过常态化举办微山岛红色教育基地轮训、岗位技能大赛,持续提高服务队员政治素质、专业水平。通过组织开展“人民电业为人民”服务专项行动,建立常态化竞赛机制,评选表彰“十佳”分队、“十佳”队员等,辐射带动全体队员争当先锋模范。今年58岁的刘巨海是服务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有着40年的党龄。他扎根微山湖最深处,30多年如一日撑着铁皮船走遍了高楼供电所每一户渔民,被评为“山东好人”。在他的带动下,徒弟徐保庆敬业奉献,一年之中350天都在所里度过,连续12个除夕主动要求坚守岗位,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才智都奉献给了电网和湖区渔民,荣获“济宁好人之星”、济宁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去年以来,党员服务队围绕政治服务、抢修服务、营销服务、志愿服务、增值服务常态化开展工作,不断增强服务的便捷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党员服务队建立了“片区——台区”两级服务网络,通过党员服务队包区、队员包点的方式,构建“一个党员结对一个网格服务一片客户”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养殖业是微山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党员服务队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事、解千家难”活动,针对湖区2000多家养殖户,建立湖上服务地图,为养殖户提供专业化用电指导和设备安全检查服务。党员服务队还积极开展“善小”活动,建立了8个湖上彩虹党员便民服务站,定点联系湖区学校、医务室,长期帮扶残疾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困难群众。10余年来,党员服务队为客户解决用电难题4230余次,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1100余人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30余次,客户满意率保持100%。党员服务队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队、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
破冰而行
招呼
宣讲
寒冷
前行
速度
夜航
抢修
代捎
周到
服务
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