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允 通讯员 朱宝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新疗法
为患者朋友带来新的希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新疗法于1986年列入国家“七·五”科研课题。省科委拨科研费10万元,卫生厅拨科研费2万元。印尼患者资助科研项目美金两仟元、人民币伍仟元,香港患者资助人民币捌仟元。新疗法有三种治疗方式:一是口服科研的中药胶囊丸,如“益气通脉胶囊”、“活血脉动胶囊”、“健脾脉动胶囊”,并且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口服相应的西药,如维生素类、他汀类、降压类和降糖类等。二是在内关、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上用3至6伏的直流电通过包有药糊的正、负极进行电疗,或自我穴位按摩治疗。三是一号液体外封闭渗入治疗缺血性和细菌性感染造成的溃烂、坏死。新疗法于1989年11月通过鉴定。结论是新疗法疗效好,花钱少,居国内外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新疗法治疗疖痈疔列为任城区科委科研项目。
以养为主、养治结合医学新理念
让患者朋友健康长寿
“三新医学模式”新理念是受到百姓常说的“三分治病七分养病”谚语的启迪,并在总结了多年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养治结合”是以“七分养”为主、三分“新法治疗”为辅来进行治病。这样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从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战胜疾病。“养治结合”的“七分养”需要做到以下九个方面:
呼吸方面。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是人类生存、战胜疾病、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问题。人7天不吃饭、6天不饮水有的还可以存活下来,然而人6.5分钟不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脑细胞缺氧,就一定会死亡,所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是片刻不能离开的。用好空气中氧气的办法,就是常开居室的门窗,保持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相互流通,使室内空气中的含氧量始终保持在20.95%左右。夜间卧室的门窗要留点空隙,使卧室内睡眠中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及卧室内用具中含的铅、甲醛、苯等有害物质随时排出室外,室外含氧量高的新鲜空气及时进入室内。这对治愈疾病、健康和长寿十分重要的。
饮水方面。人体重量的大部分是由水组成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占婴幼儿体重的80%左右、占成年人体重的70%左右,占老年人体重的60%左右。身体的食物消化和营养输送、废物排泄、血粘度降低、吃食物时的咽滑、体温调节等种种生理、生化的活动,是要在水的作用下进行的。三天可以没饭,一天不可无水。如果体内的水减少10%以上就会出现严重不适,减少20%以上就会有死亡的危险。人每天饮水量6至9市斤,其中包括果蔬和食物的含水量。体重大、干活多、出汗多的人每天可以升至9斤至11斤。三个月的婴儿身体含水量多,所以三个月内的婴儿患冠心病、脑梗塞者罕见。喝无污染、含锌、硒和锗等矿物质偏高的水。最好用黄芪泡水喝。中医认为,黄芪有益气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而现代的科学化验黄芪,发现其有40多种化合物。如氨基酸类、皂苷类、黄酮类等等。这些化合物对人体的端粒和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的端粒“帽子”,具有防止体内有害物质对端粒的损伤,避免了“帽子”缩短。端粒“帽子”越长,人的生命就越长。黄芪不但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对健康和长寿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黄芪水的制作:黄芪12克左右,放在水杯中用清凉水泡洗10分钟后,把水倒掉,再用清水冲洗两次。用开水冲泡后,待水温降到37至40℃时饮之。水少时再加水。
饮食方面。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民以食为天”,这说明了吃食物对人生存、健康和长寿的重要性。只有科学的饮食,才能达到祛病、健康和长寿的目的,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七个方面。吃食物多样化,每天吃20至30种食品。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写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上述的四个“五”,应当诠释为广义的“五”——多的意思,不是数学中的单纯的“五”个的“五”。比如“五畜为益”中的“五”,是指的多种可以吃的动物,如鸡鸭鹅,牛羊驼,猪狗驴,鳖虾鱼,还有金蝉、蚕蛹、蝎子和蝗虫等。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总结出多样化进食的宝贵经验。我们必须十分的珍惜,并继承和发扬。现在,我们利用高倍显微镜和精确的检验技术,发现人体内还有一些直观看不见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必须通过多样化进食予以补充。如果补充不足时,我们必须采用特殊手段——提纯那些看不见——人体又必需的物质,予以补充。为此,再加三个“五”:“五维为美”,“五元为好”,“五菌为甲”。“五维为美”就是维生素“A、B、C、D、E……”“五元为好”就是人体需要的多种有机元素和微量元素,如“铁、钙、硒、锌、锗、硒、锰……”“五菌为甲”就是有益细菌,如“双歧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进食的速度要细嚼慢咽,每顿饭吃20分钟以上,每口饭咀嚼30至45次,把固体食物变成糊状的、能流动的半液体状态时再咽下。这样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唾液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上百种。唾液具有杀菌和消除癌细胞的作用,对治病、健康和长寿亦有很大作用,唾液被很多古代重视健康和长寿的人称为“金津玉液”。唐代名医孙思邈有意使其口腔多分泌唾液而咽下,活到了102岁。每天吃海产品100克左右,如海鱼、海紫菜、海带等。海产品比陆产品含有更多对健康长寿有益的物质。每天吃15克左右的豆瓣酱或泡菜。此类菜中含有很多有益菌,有益菌对人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进食的温度保持38至40℃。吃40℃以上的热饭和喝40℃以上的茶水,对食道和胃壁有热损伤作用,增高食道癌和胃癌的发病率。去害化进食,在每天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等之前用含1%的碱水浸泡90分钟以上,再用清水冲洗两次。这样残留的农药及其它有害物质,约95%以上的被冲洗掉。这是无害化进食的好办法。四餐制。每晚9至10点,喝一杯温奶、吃100克左右的水果,吃15克左右的干果,最好吃点开心果、瓜子,或吃一个核桃。科学饮食可保持健康的偏碱性体质,PH值在7.35至7.45之间。每顿饭吃六成饱左右。“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肥胖与吃食物过多是有关系的。人们常说“有钱难买老来瘦”。
思想好方面。思想好和身体好是相关联的。思想支配行动。思想好的人做好事,思想坏的人做坏事。好人的表现是孝敬父母、教育子女、兄弟姊妹团结,并且乐于帮助困难的人。工作积极,学习努力,真正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做好事的人思想愉快,思想愉快的人,体内分泌的有益健康的有机物质多,有益于健康长寿。做坏事的人,贪污的人、偷盗的人、杀人放火的人,他们的思想紧张、害怕、夜不成眠。思想高度紧张,身体分泌的有害物质多,影响健康。百姓常说:“好人一生平安。”
睡觉方面。睡眠对祛病、健康和长寿比饮水、吃饭还重要,仅次于呼吸。人们七天七夜不睡眠会困死的,存活者鲜见。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要确保祛病、健康和长寿,成年人、老年人和病人,每天一定要保持8至10小时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祛病的很重要条件。三万多年前的周口店山顶洞人时期,是没有医药的,当时的人患病,就是依靠“睡眠”战胜疾病的。我们的老祖先把睡眠战胜疾病的“基因”遗传给我们,我们必须利用好。解放前农村喂养的猪和狗,患病时“不吃不喝”、“趴倒睡觉”,百姓称其过“斋月”。猪和狗是通过“睡眠”提高战胜疾病的能力,而病愈的,才又能吃又能喝了。现在生活在郊外的野猪、鬣狗、兔子等动物也是依靠“睡眠”战胜疾病而存活下来的。活过百岁的人,必须“睡眠”33年左右。
运动方面。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每天行走12市里左右,自我保健穴位按摩,如合谷、内关、足三里、印堂、太阳、劳宫等穴位。每天早中晚各按摩一次,每个穴位按摩3至5分钟左右。每天做三次腹式呼吸(深呼吸),每次20分钟左右。采用仰位或坐位进行。
晒太阳方面。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4点要在阳光下坐晒、或行走30分钟左右。
保持居室内最适宜的温度、湿度方面。居室内适宜的温度是22至26℃;湿度40%至80%。
三戒、六限方面。三戒是:戒烟、戒毒、戒赌。五限是:限酒,每日摄入酒精量不超过20克。限食盐,每日摄入盐6至9克。限油,每日15克左右。限熬夜,在每晚10点半睡觉。限房事(性生活),不要过度,以“身体有力,精神饱满”为度。限长时间、或走着路看手机。
通过上述九个方面的“养”,可以使体内产生适量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干细胞、B细胞和多巴胺等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多种化合物质,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这对治愈疾病、健康和长寿,一定会起到很大作用的。
降低医疗费的12条新规定
解决患者朋友看病贵问题
来“院、所”治疗的24种大病患者,约95%以上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的甚至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根据这一客观实际情况,订立此规定。规定如下:
1、利用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视触叩听”的直观、简易方法能确诊的病人,禁止做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昂贵的检验项目。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口服药可以治愈的病人,禁止静脉用药(挂吊瓶)。口服药有困难的患者,必须静脉用药时,需经院长、副院长批准。10多年来,“院、所”没有给一个患者静脉用药。
3、24种大病患者的医疗费最高限价:病情严重的住院患者,每个月医疗费和检验费一万元以下。此条规定,确保了每位患者比在其他三级医院住院治疗每月人均节约医疗费和检验费两万元以上。病情轻在门诊治疗的患者,每个月医疗费不准超过3000元。
4、凡是坚持“三新医学模式”并遵守医嘱,治疗两个月无效的患者,退回所交的全部医疗费。此条是为了确保患者的治病消费权益,能够得到合理、合情、合法的实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力促使供给侧——医院,认真落实深化结构性改革。必须锐意创新,给需求侧——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创新的疗效好的药物和优质服务,以此提高患者对药物——商品的使用价值的信任度和对医院的满意度。这对患者安心治病、早日康复和获得感的满足,都是有益处的。
5、不收红包。
6、不收药品回扣。
7、不收邮药费。
8、不收挂号费。
9、不收专家会诊费。
10、不收专家出诊费。
11、对困难病人采取“缓、减、免、救”的收费规定,使经济特别困难的患者及时得到治疗。缓:对暂时经济困难、无钱治疗的患者,暂缓交医疗费,给予治疗。减:对经济困难患者减少部分收费。免:对经济很困难并因病致贫的患者,免费治疗。救:对免费治疗的极度贫困的——吃饭都困难的患者,每月资助200至300元的生活费。如患者黄秀亮、徐良佑、韩广乾、肖近友等。
12、实施“疗效责任包疗合同收费制”。对久治不愈的缺血性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疗效责任包疗合同收费制”,病情好转或治愈时按合同确定的数额收费,不愈分文不收。
“三新医学模式”演绎医疗奇迹
让患者朋友重过幸福生活
大病24种,即久治不愈,医疗费用高,多数会导致截肢,甚至死亡的一类疾病。如脉管炎、静脉炎、糖尿病下肢溃烂、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雷诺氏病、高血压下肢坏疽、慢性再障性贫血、红斑狼疮、白塞氏病、脑梗塞偏瘫、冠心病、缺血性股骨头坏死、骨结核、骨髓炎、急性大动脉栓塞、静脉曲张小腿溃疡、背疽(亦称砍头疮)、肝癌、肺癌、食道癌、乳腺癌、淋巴癌、脑胶质细胞瘤。
疑难病12种,即久治不愈之病、愈后易复发之病,如无名烧、顽固性呃逆、耳仓疮、斑秃全秃(亦称鬼剃头)、面瘫(面神经麻痹)、乳腺小叶增生、慢性甲沟炎、突发性失语症、肝炎、慢性中耳炎、毛细血管炎、腰椎间盘突出。
经过“三新医学模式”治疗的绝大部分大病和疑难病患者都已经重获新生重新融入社会,过上幸福生活。
脉管炎患者徐清贤,男,山东省嘉祥县金屯镇北徐庄村人。1965年春季患脉管炎,当时徐清贤28岁。多处治疗不但无效,病情还逐渐加重。1966年6月,左足第四趾溃烂,剧痛,彻夜难眠,不思饮食。1966年7月采用“三新医学模式”治疗三天后,疼痛消失,睡眠、饮食正常,8个月溃烂面愈合,12个月治愈。50年后随访时,见精神矍铄身体健康。
脉管炎患者黄秀亮是山东省阳谷县十五里园乡朱万一村人,男,29岁时,即1978年冬患脉管炎,经省、市多家医院治疗,无效,且病情恶化。1986 年夏,黄秀亮双足溃烂,左足已烂到足背部,并生蛆,同时还患肠胃炎、腹泻、高烧39.5℃,病危。1986年6月18日接受“院、所”“三新医学模式”治疗。当时的黄秀亮已一贫如洗,其妻带两个儿子回了娘家,其妹黄秀英陪其治疗。济宁脉管炎医院不但给予全免费治疗,还每个月救助生活费200元。一年八个月痊愈。张兴惠院长考虑到他已残疾,不能干活,便安排他在医院传达室工作,并为其办理了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现已退休。
股骨头坏死患者王爱生,男,56岁,济宁市某局高级工程师。1991年3月8日,左侧股骨头坏死,在多家医院久治不愈,且病情恶化至四期,长期卧床,剧痛难忍。并患有颈动脉血管硬化症。1994年接受“三新医学模式”治疗,并订立了“疗效责任包疗合同收费制”的协议书。治愈时按合同规定付款,不愈分文不收。每月医疗费1800多元,三年治愈,并上班工作。后又继续治疗颈动脉血管硬化症,“合同”延长两年。共治疗了五年,某局应按合同付医疗费,然而某局违背合同规定而拒付。院方将其告上法庭,院方胜诉。最终某局按合同缴付了医疗费。此事有多家媒体报道,当时由撒贝宁主持的《今日说法》以《伤心的医疗费》作了新闻专题报道。全国普法办公室和山东省电视台联办的《金剑之光》栏目以《为避麻烦找麻烦》为题也报道了此案例。两个栏目的报道时长各12分钟左右,皆不收任何费用。(在网上、在济宁脉管炎医院网站上,可以搜索到上述两篇专题报道)
糖尿病、动脉硬化症引起的脚部溃烂患者许春朋,男,现年81岁,济宁市第一印刷厂退休职工。2013年10月,左下肢和腹部动脉血管硬化,并有一段栓塞,在济宁某医院住院治疗,上支架三个,还换了一段人造血管,花医疗费28万元。虽花巨款,却无疗效,且病情继续恶化。2014年2月,左足三个足趾溃烂,流出恶臭脓液,剧痛呻吟,彻夜难眠,这时他接受“三新医学模式”治疗。经五个月治疗,溃烂面愈合,疼痛消失。为防复发和健康长寿,现仍在治疗中。
老年性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张孝田,男,江苏省铜山县郑集乡李留庄村人。2001年2月,99岁时,右足凉麻,疼痛,在徐州市某三级医院治疗无效,反而病情恶化,合并第四趾溃烂,趾甲已欲烂掉。剧痛难忍,彻夜难眠。医生劝其截肢,张未从。于2002年1月1日接受“三新医学模式”治疗。当时张孝田已100岁,院方给予全免费治疗。6个月临床治愈。不但溃烂面愈合,烂掉的足趾甲又重新生长出来。2003年9月家访时,见其精神矍铄,行动自如。还在自家大院里种了三分地的菜。老人笑着对来访的张兴惠院长说:“我种的菜,没上化肥,没用农药,全是土杂肥。不但我和老伴吃,还供三个儿子吃。邻居家来了客人,没青菜时,也来薅菜。”
无名烧患者宋玉领,男,23岁,微山县欢城镇蔡园村人。2013年5月份,发高烧39至41℃。先后在微山县、邹城市等地医院治疗20多天无效。后转入我市某医院治疗20多天,虽花巨款,仍无效。每天下午约两点钟开始发烧,输液无效,用冰块降温亦无效。一直发烧约4小时后,慢慢降温。40多天来,每天如此。患者的叔叔是某医院的教授,当他打听到“三新医学模式”可以治疗无名烧时,便于2013年6月26日带其侄子来“院、所”接受“三新医学模式”治疗,五年多来未复发。
突发性失语症患者胡玉兰,女,25岁,微山县侯楼镇渔民大队人。1983年5月8日,其婆母等三人带其来接受新法诊治。婆母代诉:“四个月前,因和儿子吵架,由于她太急怒,突然不会说话了。她能吃能喝,能干活,能听到别人说话,就是不能回答,只能用手比划,在多家医院多次治疗,不见好转。后听说“三新医学”能用电针治病,前来医院医治。在张兴惠院长和张留房医生采用新法治疗,即直流电导入双合谷穴位治疗。从1.5伏升至12伏直流电压时,患者仍不能说话。张兴惠院长让张留房医师把正、负极倒换位置,再行治疗,约三秒钟后,患者突然大声喊:“疼啦!麻啦!好啦!……”其婆母惊奇地说:“电针真厉害呀!”。
慢性甲沟炎患者宫存旺,男,54岁。2015年6月双足拇趾患慢性甲沟炎,溃烂、疼痛,在我市某医院多次治疗不愈,医生劝其截掉双拇趾,宫未从。后经其同学介绍,来“院、所”接受“三新医学模式”治疗,八天的治疗成效显著。
背疽患者蔡学雨,男,68岁,任城区喻屯镇蔡桁村人。1971年3月28日,颈后患背疽,像巴掌一样大,组织液流出、恶臭。经多方治疗两个多月,无效,病情反而继续恶化。蔡嘱咐儿子准备后事。后经“三新医学模式”治疗10天效果显著。背疽被历代中医外科名家视为棘手之症。历史上死于背疽的名人不在少数。如唐朝的孟浩然,明朝的徐达,孔府的圣人孔令贻。1919年,孔令贻在北京患背疽,北京所有的名医不敢治疗,并谓其为“夭疽”,孔不久死亡。
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蔡敦勋,山东省鱼台县鱼城镇蔡庄村人,69岁时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凉、足色暗红、跛行,在济宁市某三级医院治疗。虽花巨款,但久治不愈。70岁时,病情恶化,有二个足趾底部溃疡,剧痛难忍,彻夜难眠。医生劝其截肢,蔡未从,只好回家待终,他叮嘱儿子蔡敬钦为其准备后事,并说:“咱们家三代都没有活过70岁的人……”在此“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刻,蔡接受了“三新医学模式”治疗,由家庭病床治疗组组长王传书具体负责实施治疗。病情逐渐减轻,三年治愈。张兴惠院长劝其停药时,蔡大爷笑着而又诙谐地说:“停饭可以,不能停药呀!您的药不光治好了我脚上的血管病,还把我的冠心病、头上的血管病也都治好啦!”。说着便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些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等药,并激动地说:“这是三年前儿子敬钦给我买的药,心里、头上犯病觉得不舒服时就吃,自从吃了您的药,再也没犯过病,这些药就一直放到现在。”最后商定按治疗量的半量服药,以防停药后复发,并确保其健康长寿。
大动脉炎患者毛小婷,女,当时12岁,山东省东明县城关镇于洲集村人。1995年5月7日患病,在济南市某省立医院治疗一个月,花医疗费三万多元,无效。于是回家寻偏方治疗,亦无效。同村还有一女孩也患此病,在济南三级医院治疗无效,又去北京治疗,花医疗费20多万元,死亡。毛小婷认为自己也快死了,非常恐惧。在她走投无路时,听说济宁脉管炎医院可以治疗此病,便来“院、所”接受“三新医学模式”治疗。每月医疗费1800元,因其经济困难,每月只收300元。两年治愈,现已结婚,生子。下面是毛小婷在2011年11月20日写给张兴惠院长的感谢信,其全文如下:
尊敬的张兴惠院长:
您好!我是您的小病号毛小婷,曾患大动脉炎,十一年过去了,现在我也长大了,结婚生子了。张院长我要谢谢您给我的帮助,如果没有您的支持,恐怕我们这个贫困潦倒的家庭再也无法支付长期高昂的医药费,是您给我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您让我知道我的病不是无药可救,无处可治。在我心里,您就是神,是我的再生父母。现在我生了一个女儿,我也没什么礼物给您,这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寄给您,以表达我们全家对您的感激之情,看看我们的小女儿,可爱吧。嘿嘿……真心真意的谢谢您,我现在的幸福是您给我的,谢谢您 ,谢谢您…… 一千一万个谢谢都表达不了我对您的感激之情,我也没有什么文化,也写不出什么华丽的词语,您对我的恩情我会铭记在心,我会向您学习,去帮助那些困难的人,用您给我的鲜活的生命去回报社会。在此我还要谢谢张阿莉副院长和咱脉管炎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张院长,我们全家都爱您,愿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您的病号:毛小婷
脉管炎患者高崇山,男,45岁,山东省济南染织厂工人,1964年18岁时,患脉管炎,在患病的21年中曾先后在济南、北京、安阳等地多家医院采用活血化瘀、溶解血栓、清热败毒、抗菌消炎、二氧化碳股动脉注射、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等传统疗法治疗,越治越重,双股、双桡、双尺动脉栓塞,双足相继溃烂,双下肢先后高位截肢。截肢后右腿根部又溃烂,溃烂面积约2×1.5cm。1985年1月,在河南某医院治疗,不但无效,反而病情恶化,溃烂面扩大,面积约17×20cm。剧痛难忍,不思饮食,病危。后速来济宁,接受“三新医学模式”治疗,三年痊愈,溃烂面愈合,双股、双桡动脉畅通,临床治愈。
雷诺氏病患者王槐,女,15岁患病(1995年),家住北京,1995年7月24日因手足凉、麻、痛,住北京某医院风湿科治疗。刚入院时被诊断为末梢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治疗30多天无效。继而手指、足趾变黑,剧痛。医院组织全院专家大会诊,认为是脉管炎,治疗多天,病情更重。又先后请另外医院的专家主任医师会诊,认为可能是雷诺氏病或嗜酸细胞增多症。又治疗多日,病情更加严重。左足1/2干性坏死。双手有三个手指也干性坏死。医院决定截掉左腿,王拒绝。1995年9月接受“三新医学模式”治疗。王家已因病致贫了,“院、所”给予免费治疗,两年治疗效果显著。保住了腿和足的1/2。现已大学毕业,在北京五中任教,并生育了一男一女。
脉管炎患者徐良佑,男,43岁,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水塘镇撮其坡村二组。2003年患脉管炎,到云南医院、昆明市等多家医院治疗。先后服用毛冬青片、血脉通、肿疼消、抗栓丸等,花医药费5万多元。不但无效,病情却继续恶化,左小腿烂掉半截,右小腿已烂到膝关节处,剧痛难忍,彻夜难眠,不思饮食,绝望至极……张兴惠医生在网上看到了徐良佑已到了病危的地步,便从手机上告诉他:“来济宁脉管炎医院,免费治疗……”徐说自己不能走路,必须两个人抬着他,也没钱买三个人的车票。张兴惠再告诉他:“马上给你寄去2000元买车票,快来治疗,否则有生命危险。”徐良佑到了“院、所”接受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当张兴惠知道徐良佑家中有个80多岁的老母亲,生活很困难,到了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的地步了。张兴惠医生又给了他3000元,以解无米之炊。“三新医学模式”治疗五个月,病情好转,溃烂面缩小,疼痛消失,能正常吃饭和睡觉了。徐良佑便带着免费的药品回家治疗。经过三年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再障性贫血患者张玄玄,任城区喻屯镇马店村人,女,24岁。 1995年6月6日,因面色逐渐苍白、乏力、活动后气短,皮肤有出血点,在济宁市某医院确诊为慢性再障性贫血。住院治疗近一个月,多次输血,吃康力龙、强地松等许多药物,皆无效。花医疗费三万多元。医方劝患者出院,建议去北京、天津大医院做骨髓移植。患者已因病致贫,没钱再继续治疗,之后便接受“三新医学模式”全免费治疗。病情逐渐好转,一年半治愈。张玄玄现已大学毕业,在任城区实验小学任教,身体健康。
脑梗塞偏瘫患者张清连,男,76岁,任城区喻屯镇蔡桁村人。1992年患高血压病,2001年7月6日突患脑梗塞,左侧瘫痪,说话困难。在济宁某医院治疗一个多月,花医疗费三万多元,不愈。于同年8月9日开始采用“三新医学模式”治疗,一年半后痊愈。现已77岁,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