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0日
首页
第04版:

强基固本抓安全 创新发展谱新篇

2018年,济宁市安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攻坚年”活动,强力推进安全生产责任清单落实和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素质固安”工程建设,狠抓安全生产“大快严”集中行动和重点时段安全生产战时指挥部机制运行,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青岛上合组织峰会、济宁“三大活动”安全保障任务和安全生产月咨询日山东省主会场活动,连续第9年获评全省安全生产考核先进单位,连续第6年获评全国安全生产月先进组织单位。

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攻坚年”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结合济宁实际,制定出台济宁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细则》和济宁市安全生产“行政案件移送、违纪违规问题线索移送、犯罪案件移送、领导干部干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备案”等配套制度;制定《关于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攻坚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提格市政府安委会为“市委、市政府安委会”,实化市安办职能,狠抓《关于进一步明确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责任的通知》宣贯落实;建立了责任清单落实季调度制度,组织各级各部门对照《济宁市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的各级党委12项、政府18项、部门330项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领导、责任人,着力强化各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意识,锻造责任落实链条、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依法严格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大快严”集中活动

以“大快严”集中行动为总抓手,分阶段开展了冬季“大快严”百日攻坚、租赁厂房和停产复工企业专项排查整治、上合峰会安全整治大行动、人员密集场所和“九小场所”专项排查整治、瓶装液化石油气专项排查整治、济宁“三大活动”安保维稳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派出各类检查小组21062个次,执法人员108397人次,排查企业36341家次,行政立案6941起,行政处罚5475.71万元。健全完善战时指挥部机制,制定《关于严格执行重大活动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八项制度的通知》,督促各县市区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备勤、高危企业加密检查、高危行业禁批试生产、定期研判、暗访暗查、督查问责等八项制度,全时段、全天候管控安全生产。

强力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始终把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治本之策,先后通过一系列现场推进会、视频点评会、专题培训班,以及系列评估、执法检查活动,推动全市各重点行业领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全市有2186家高危及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双重预防预防体系建设,共排查风险点156808个,全部落实了科学管用的管控措施。2126家企业完成全省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信息平台注册,入网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位。济宁市、兖州区、高新区在全省做典型发言。

大力实施“素质固安”工程

全国首创提出“向素质要安全”工作理念,以提高从业人员和全社会安全素质为主题,共招募2256名志愿者,开展“七进”活动1132场次,建成教育体验基地70家,推送安全文化信息27.35万条次,组织开展各类演练和逃生活动13.7万场次,培训企业员工15.8万人。建成了19处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使市民潜移默化的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应急避险意识;引入情感管理模式,全国首创“企业警示教育日”制度,5754家企业在自己以往事故日或同行业企业事故日开展“警示教育日”“四个一+N”系列警示教育活动,提高了警示教育效果;在市电视台、电台开播了40期《安全大讲堂》《问安济宁》两档专题栏目,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特别是2018年6月,成功承办了山东省安全生产月咨询日主会场活动,受到了与会10余位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认为这次活动是山东省举办安全生产月活动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全、形式最新、效果最好、感受最深”的一次。

创新工作模式 完善体制机制

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1)建立全市安全生产巡查、关注制度,促进了企业主体责任规范落实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2)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制度,强化了源头、过程和事后监督,确保了依法执法、严格执法。(3)完善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制定了全国首部地市级《济宁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办法》,收录了市292家高危企业、131名安全专家,35家医疗机构及优势专业,142支专业救援队伍,建成了市“四图四库一机制”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组织领导和应急救援保障能力。(4)优化行政审批制度。不断优化审批环节,9个县(市、区)正常开展市县同权审批业务,7项行政许可、2项其他权力及1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列入“一次办好”事项清单,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4。(5)创新执法监察新模式。开展异地执法互查,杜绝执法不严、人情执法,被省安监局在全省推广。推行“三不执法”,卸下受检县市区思想包袱,主动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探索“观摩式”执法,全程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处罚标准,以战代训。开发“傻瓜式”执法模型,采用2D、3D、写真等形式,直观反映企业执法场景,提高执法质量。

编者按

自2001年7月济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建以来,历届党组领导班子,组织带领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坚定决心和信心,克服种种困难,齐心协力、同舟同济,“建机制、强基础、重长效”,充分发挥安委会办公室和安监局两个职能,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了连续17年的“双下降”,为全市经济社会安全发展营造了长期安全稳定的环境,提前2年完成了“十三五”任务目标。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2019年1月2日,济宁市应急管理局正式揭牌成立对外办公。组建市应急管理局,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消防管理、民政救灾、地质灾害防治、水旱灾害防治、森林防火等职能整合在一起,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是市委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深化全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定,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全市应急管理的协同性、整体性、专业性,快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市应急管理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强化责任担当、忠诚履职敬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和国家应急管理工作总要求,细化工作措施,紧凑有序推进机构整合、职能调整和人员划拨等工作,尽快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建成一支作风过硬、意志坚强、能打胜仗、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应急管理干部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济宁更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9年度安全生产十大专项整治行动

总体目标: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二)煤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三)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四)老旧电器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五)电动自行车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六)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七)校园、校车、“小餐桌”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八)人员密集场所、九小场所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九)社会福利机构及医院病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十)文物古建筑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2019-01-20 1 1 日报 content_625894.html 1 强基固本抓安全 创新发展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