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四社联动”不断深化,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市级示范点100处,邹城市获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依法登记社会组织达3185家,齐鲁和谐使者达20人,评选孔孟和谐使者30名、敬老使者100名。接收慈善捐赠2.95亿元,发放1.76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1.17万人。
在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方面,2018年,市县乡村建立了高效的“一信息平台、一活动站所、一关爱联络员、一驻村社工”工作体系,孤儿和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920元(集中供养孤儿为1200元)、500元,保障了1.3万名留守和困难儿童健康成长,为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童年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全市民政新亮点、新成绩也格外闪耀。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济宁模式”得到国家认可;成为全省唯一的农村困难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试点市,工作案例入选2018年中国十大民生决策;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20强、提升到第16位,在中国善城大会上推广了儒家慈善文化;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评估,连续五年获得“优秀”等次、2017年提升到第3位……一组组数据的背后传递着深厚的民生情怀。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长期工程,始终没有句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优化供给 推进文化惠民
“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等文化品牌日渐闪亮;新年春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全民广场舞大赛、庄户剧团文艺汇演深受百姓喜爱;曲阜市“人人唱、村村演”、金乡县“到金乡听戏”、汶上县“我幸福我快乐”广场舞普及活动如火如荼……
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要求,以“六个聚焦用力”,走出了一条多部门协同建设、镇村统一管理、综合开展服务的“建管用”协调发展之路。市政府为民办好十件实事统计,截止2018年12月底,我市圆满完成改造提升10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扶持25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组织实施“送戏下乡”惠民演出601场、“送戏进校”演出364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3022场,极大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在此基础上,我市依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把弘扬儒学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先后创新制定《儒学民间普及推广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细则》《关于促进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政策文件。建立了包括高校教师、国学研究机构工作人员、道德模范人物、国学爱好者等在内的“乡村儒学讲师专家库”,在曲阜市创新实施了“百姓儒学”工程,深入开展“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在邹城市创新打造了“邹鲁礼乐”品牌,整理恢复“开笔礼”、“成人礼”等古代传统礼仪,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千家万户。
心系民生事,情暖千万家。2018年民生领域的改善和提升远不止这些。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教育保障……民生领域每一个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这都是我市扎实推进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全市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