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戏下乡”活动为基层百姓送去精神食粮。■记者 刘项清 通讯员 张莉 吕卫锋 摄
■本报记者 唐修岳
本报通讯员 井涛
天下之大,民生为重。百姓疾苦,枝叶关情。自2000年以来,我市已连续18年开展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工作,让更多的民生改革加速发力,更多的普通百姓分享到了发展成果。
2018年初,市政府在公开征集项目、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2018年度为民办好十件实事,食品安全、文化惠民、基础教育、医疗服务等民生热点成为十件实事的“关键词”。从不断完善妇幼健康筛查,到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从实现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全覆盖,到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从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到推进旅游惠民……每一项都直击人民群众面临的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
通过一年的努力,一个个关乎民生福祉的“关键词”被破解、被改善,全市人民稳稳的幸福变得比以往更加甜蜜。
实事实干 守护百姓健康
在2018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中,有一件事让家住任城区阜桥街道新刘庄社区的李阿姨很是满意。李阿姨的日常生活绕不开“厨房”“菜市场”“蔬菜”这些词儿,全家人的日常饭菜都是她在照料。可以说,每天都要和“食品安全”打交道。谈及过去一年的生活,她笑着告诉记者,现在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好,不仅环境变得干净,管理更加规范,食品品质让她更放心了。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我市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2018年,“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达到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县(市、区)创建标准。”被明确写入了市政府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中,予以重点推进。
一年后的今天,我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已达到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县(市、区)创建标准。市级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4439批次,市级年度检测样本量达到4.11份/千人。各县(市、区)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45753批次,县级年度检测样本量达到5.46份/千人,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提质提档 普惠民生福祉
民生工作是个良心活,讲究一个“实”字,要的是不打折扣、尽力而为。过去一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要求,突出重点,强化举措,狠抓落实,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三连增”,五保对象全面分类供养,投入资金7.6亿元,保障低保五保对象19.8万人,对1.64万名困难家庭精神病人进行了免费救治,民政兜底脱贫率达80%,确保了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低保申请评估机制在全市全面建立,社会救助工作连续两年代表山东省接受国家绩效评估。成功应对“温比亚”台风灾害,各级投入救灾款物6200万元,保障了9.19万名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养老事业提速发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建设高歌猛进,出台了《养老设施配建管理办法》《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清单》,新建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0处、城乡养老服务点133处、社区老年人食堂95处,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实行“公建民营”,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9万张。136名农村困难家庭失能人员已入驻敬老院、集中供养,走出了精准扶贫、兜底养老新路径。
)“四社联动”不断深化,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市级示范点100处,邹城市获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依法登记社会组织达3185家,齐鲁和谐使者达20人,评选孔孟和谐使者30名、敬老使者100名。接收慈善捐赠2.95亿元,发放1.76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1.17万人。
在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方面,2018年,市县乡村建立了高效的“一信息平台、一活动站所、一关爱联络员、一驻村社工”工作体系,孤儿和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920元(集中供养孤儿为1200元)、500元,保障了1.3万名留守和困难儿童健康成长,为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童年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全市民政新亮点、新成绩也格外闪耀。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济宁模式”得到国家认可;成为全省唯一的农村困难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试点市,工作案例入选2018年中国十大民生决策;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20强、提升到第16位,在中国善城大会上推广了儒家慈善文化;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评估,连续五年获得“优秀”等次、2017年提升到第3位……一组组数据的背后传递着深厚的民生情怀。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长期工程,始终没有句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优化供给 推进文化惠民
“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等文化品牌日渐闪亮;新年春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全民广场舞大赛、庄户剧团文艺汇演深受百姓喜爱;曲阜市“人人唱、村村演”、金乡县“到金乡听戏”、汶上县“我幸福我快乐”广场舞普及活动如火如荼……
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要求,以“六个聚焦用力”,走出了一条多部门协同建设、镇村统一管理、综合开展服务的“建管用”协调发展之路。市政府为民办好十件实事统计,截止2018年12月底,我市圆满完成改造提升10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扶持25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组织实施“送戏下乡”惠民演出601场、“送戏进校”演出364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3022场,极大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在此基础上,我市依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把弘扬儒学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先后创新制定《儒学民间普及推广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细则》《关于促进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政策文件。建立了包括高校教师、国学研究机构工作人员、道德模范人物、国学爱好者等在内的“乡村儒学讲师专家库”,在曲阜市创新实施了“百姓儒学”工程,深入开展“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在邹城市创新打造了“邹鲁礼乐”品牌,整理恢复“开笔礼”、“成人礼”等古代传统礼仪,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千家万户。
心系民生事,情暖千万家。2018年民生领域的改善和提升远不止这些。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教育保障……民生领域每一个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这都是我市扎实推进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全市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闻道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悠悠万事,民生为大。2018年,我市针对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不断完善妇幼健康筛查,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实现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全覆盖,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旅游惠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9年,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抓落实求突破,努力推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