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监狱工作会议上,司法部部长傅政华提出监狱工作新思路,要求监狱工作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统筹推进政治改造、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五大改造”新格局。济宁监狱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时代监狱改造服刑人员的新模式新方法,切实把推进“五大改造”新格局落实落地。
突出政治改造,构建政治改造体系。始终把促进服刑人员思想上、情感上认同党的领导、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政治改造的目标,确保政治改造入脑入心。深入开展宣讲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阐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引导服刑人员珍惜幸福生活,感恩党和政府。组织开展以宪法为重点的法治教育,邀请法律专家到狱内授课,采用“条款+案例”“文字+漫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向服刑人员讲解法律知识,增强服刑人员的法律意识。广泛开展重大节日升国旗、唱国歌、观看爱党爱国影片、举办爱国书画展评等活动,引导服刑人员牢固树立爱党爱国意识,从内心深处诚心接受改造、立志做新人。
依法监管改造,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依法监管改造是监狱惩罚与改造功能的集中体现,牢固树立安全底线思维,加强监管改造工作,努力创造更长安全监管周期。持续开展隐患摸排风险防控和监管秩序专项整顿活动,加强警察现场管理、直接管理力度,将服刑人员活动全部纳入监管视线;深入摸排狱情,强化狱情收集和分析研判工作,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积极开展执法业务培训,2018年,监狱组织培训和政策宣讲9次,组织92名民警赴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培训,96名同志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狱政管理、刑罚执行等业务培训,提高了执法能力水平;严格执行办案实体条件和工作程序,杜绝徇私舞弊行为,办理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零违规、零投诉”。紧跟刑罚执行政策的调整,及时召开宣讲会,向服刑人员讲清政策,解答疑难问题,促进服刑人员安心改造,2018年,接待服刑人员咨询1600余人次,消除了服刑人员的思想疑虑。落实生活卫生工作“六统一”管理,抓好饮食卫生监管工作,杜绝了重大疫情、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全面开展服刑人员健康查体工作,健全服刑人员健康档案,积极探索监狱医疗社会化的路子,与社会医院建立医联体体系,签订医疗救治合作协议,邀请社会医院专家到监狱集中会诊,提高监狱医疗水平。
创新教育改造,充分发挥攻心治本作用。认真落实“5+1+1”教育改造模式,积极探索特色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教育改造攻心治本作用。推行“1515”教育改造工作机制,监狱每月制定《教育日活动计划配档表》,科学安排服刑人员集中教育,运用电化教学、编班授课方式,扎实开展法制道德、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深入推进道德培养工程,成立道德培养学校,开展“道德培养”感恩系列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分类改造、因人施教、个案矫治,提高教育改造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高度重视高风险服刑人员精准教育转化工作,实行挂牌攻坚,专人进行教育转化。积极开展个体咨询和心理矫治工作,每月组织一次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对心理异常服刑人员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提高了个别教育的科学化水平。2018年,监狱聘请专家教授来狱辅导授课10余场次,提高了教育效果。
拓展文化改造,打造文化育人品牌。文化改造具有凝神聚力的独特作用,济宁监狱依托孔孟之乡的地域文化优势,着力做好“文化育人”这篇大文章,努力探索具有济宁监狱特色的文化育人模式。自2010年起,联合孔子研究院,持续开展了“学儒家经典 育道德新人”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儒家文化大讲堂、“仁者正义”征文、“孝文化”名言名句诵读、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服刑人员改过向善的热情。成立书法、绘画、电子乐队等兴趣小组,以服刑人员自我教育协会为依托,开展游园、象棋比赛、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推进监区文化蓬勃发展。加强监区文化环境布置,在监室、走廊、道路两旁,随处可见中外名人劝人向善的名言警句,在潜移默化中唤醒服刑人员美好心灵。办好育新文化节,通过举办“庆七·一,颂党恩”歌咏比赛、“庆国庆·迎中秋”文艺汇演、“爱国·感恩”主题电影月等活动,建好文化宣传主阵地。联合中华志愿者协会扶贫助困志愿者委员会开展以“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为主题的中华志愿者走进高墙暖人心精神帮扶系列活动,陶冶服刑人员情操。
加强劳动改造,提升服刑人员就业谋生能力。劳动改造是服刑人员重新融入社会的载体,始终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社会效益为先”的思路,认真组织服刑人员进行劳动改造。以服务服刑人员改造为前提,大力引进服装、配件加工等有利于监狱安全、有利于服刑人员改造的项目和产品,培养服刑人员的劳动技能。实施“创客培养工程”,把监狱建成创客培养学校,把监区建成创客实践基地,积极提高服刑人员就业创业能力。开展就业指导、技能鉴定认证、职业推介工作,帮助即将刑释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监督、奖惩措施的落实,加强劳动纪律、质量意识教育,强化生产现场6S管理,培养服刑人员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努力提高服刑人员出狱后的生存发展素质。
通讯员 王万峰 庞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