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4日
首页
第04版:

打造中医药文化第一品牌

——百年广育堂的“老店新传”

本报记者 刘利民

生也文化,名也文化,兴也文化,成也文化。

——有这样一个城市,就是济宁。

——有这样一个企业,就是广育堂。

天生孔孟,教化世人;天生运河,惠泽苍生;天生广育堂,则来救死扶伤、佑护百姓。作为爱心使者与文化品牌,广育堂将会被历史怀想,也将会被时代永记。

当“四百年”遇上“四十年”

越来越亮丽的广育堂品牌

“济宁州,太白楼,城里城外买卖稠。一天门,南门口,吃喝穿戴样样有。老运河,长又长,抓中药,广育堂……”这首清朝时期就在济宁民谣里传唱的“广育堂”,就是当今“广育堂国药”的前身。

广育堂作为济宁州最有名的药铺,公元1578年(明万历六年),由明朝御医徐春甫的得意门生李广育在济宁创建。“广育堂”取自恩师的《螽斯广育》,寓意“多子广福,优生优育”。

公元1590年(即明万历十八年),济宁广育堂等4户药材行栈,被太医院册定为宫廷用药特供药栈,济宁药材业声名鹊起,广育堂等知名大堂号被载入《兖州府志》、《济宁史志》。

此后,广育堂“广济世、育众生”名声越来越大,祖籍济宁汶上的明朝工部尚书郭朝宾,专门书写了“妙手回春广济世、膏丹丸散育众生”,赞美广育堂的大医理念。

明万历十八年,广育堂被钦定为宫廷贡药,并在孔府中设有分号,为历代衍圣公及家人服务,后又在北京、沈阳、重庆、南京、西安等地设有分号,从而成为中国医药连锁的鼻祖。

孔府衍圣公的诊脉看病,一直是由太医院负责,派御医诊治,广育堂被钦定为朝廷供奉御药后,衍圣公的日常诊脉大都由广育堂负责。

清光绪十一年(1885),济宁广育堂的部分经验方载入“京都广育堂医药局经验方集”刊印成册(京都广育堂医药局经验方集现存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1923年由李丕诒、李光诒继承,为扩大经营在济宁州商业最为繁华的南门里增设广育堂北店。

广育堂1956年公私合营为国营企业,相继更名为济宁市药材站国药加工厂,山东省济宁中药厂,2003年6月18日改制成为自然人控股的民营企业——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2015年5月与飞龙药业强强联合,2018年2月更名为山东广育堂国药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广育堂飞跃发展的四十年。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首批“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传统医药名录保护工程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省中药古方创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公司列入国家发改委和山东省政府重点扶持企业,被市政府列为“济宁市510企业培育工程”重点扶持,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和发展。

实现广育堂的复兴崛起,打造中医药文化第一品牌,正是广育堂的一个浩瀚的梦,也是济宁的一个美丽的梦。

当“杜新磊”遇上“李广瑜”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时代传奇

中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它几乎和中华文明发展史同根同脉。

神农尝百草,始有中药。五千年来,中医药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和繁衍,织起了一道长长的生命防线。

广育堂就是这道防线中最为坚强有力的一部分。

广育堂创始人李广瑜,字玉玫,号广育,祖籍山西,生于1552年(明嘉靖三十一年),1639年卒,享年87岁。李广育“精于医,老于医”。自幼聪悟,善于思辨。12岁时,随父聘贤直隶顺天府,因婴弱疾加重,得名医徐春甫施救,数月之内渐好,遂对医药方书产生浓厚兴趣,潜心研究医学,跟徐春甫学徒九年,21岁时既学有所成,成为京都“一体堂宅仁医会”主要成员。26岁到济宁研医方、磋医理,为人治病,疗效多验。李广育治学严谨,德勤医高,悬壶济世,诊疗精益求精,药材务求道地,炮制务必勤工,被当地百姓誉为“在世观音”。

若论李广育的家学渊源,还应从明代名医汪宦说起。汪宦字子良,曾任太医院吏目,著有《医学质疑》等著作,组建的“一体堂宅仁医会”,成为我国较早的医学学术团体之一。

汪宦最为得意的门生,既为李广育的恩师徐春甫。徐春甫,字汝元,号思鹤,又号东皋,从师于汪宦,博览医书,通内、妇、儿等科,御医。隆庆初(1568年)参与组织成立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编著有《古今医统》、《内经要旨》、《妇科心镜》、《幼幼汇集》、《螽斯广育》等书。

李允绍(1935年—2015年)广育堂第十七代传承人。1949年进入广育堂老药铺学徒,熟练掌握饮片加工炮制、中药材真伪鉴别及调配,最后成为广育堂高级配药师,广育堂老药铺祖传工艺与方剂得到了传承,真正成为广育堂传人。1982年参加牛黄益金片、儿康片、通脉灵片等方剂的规模化生产研制;承担主持二仙膏、丹参膏的试制工作,最后成功获批。

2002年7月,杜新磊由政府委派到济宁中药厂任厂长,企业恢复生产,扭亏增盈。

2003年6月18日,济宁市中药厂改制成为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同年投资2000多万元对厂区环境、公共设施、生产设备、检验仪器进行升级改造。

2003年10月,李允绍将广育堂古方剂传承给杜新磊。广育堂经历了440多年的沉浮与发展,迎来了新的传承人杜新磊总经理,开启了百年老店换新颜的一段传奇。在杜新磊总经理领导下,组建老字号广育堂复兴小组,着手进行品牌保护,申报注册“广育堂”商标。

2004年,通过国家GMP认证。

2005年,公司代表国家制定了九个药品的标准。同年在香港注册成立“广育堂药业国际有限公司”。

2006年,广育堂商标注册成功。

2007年2月,公司被国家认定为首批"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家定点制药企业。

2008年,广育堂品牌申报国际注册。

2009年,公司被定为第十一届全运会药品供应商、药品保障服务单位,公司产品被指定为第十一届全运会运动员、记者专供药品;2009年,公司顺利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AAAA级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认证; 2009年,二仙膏制作技艺申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先后被评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山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济宁市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0年8月,在济宁任城开发区征地150亩,投资2.5个亿,建设广育堂工业园。

2011年11月,广育堂被山东省商务厅认定为山东老字号。

2012年,二仙膏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聘请著名国医大师张灿玾教授为高级顾问。

2013年,“广育堂”二仙膏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百项亚健康中医调理技术目录。同年广育堂工业园新生产车间整体通过新版GMP认证。

2014年,广育堂工业园投入运营;科研中心评定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广育堂古方创新有限公司创立。11月,二仙膏古法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育堂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展示厅建成。

2015年5月,公司与飞龙药业强强联合。

2016年4月,二仙膏古法制作技艺示范保护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9月,小儿牛黄清心散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7月,二仙膏抗肿瘤提高免疫力功能临床验证协调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召开。11月,广育堂博物馆建成,取得博物馆注册证书。同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厚道鲁商”。

2018年2月,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广育堂国药有限公司。 2月,广育堂国药博士后工作站成立,张方鹏任站长。6月,二仙膏传统工艺被列入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6月,公司顺利通过GMP认证复验。

当“老品牌”遇上“新时代”

传承非遗文化造福天下百姓

搭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列车,广育堂在飞跃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广育堂之所以能够拥有今天的繁盛,当然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党和政府对我市医药企业的关心,得益于杜新磊等企业领导的审时度势,但是,我们也不可小觑其中的“广育堂品牌”。

品牌,也是一种文化。

只有文化,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修复力、生长力。

“广育堂”440余年以儒家厚德仁爱文化为根,以优秀中药传统文化为本,把弘扬传统优秀中医文化与中药现代化相结合,使中药焕发出新的活力。

广育堂成立了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机构,建立了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做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广育堂加大研发力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结成战略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为企业技术顾问,在新产品研发和科技进步方面给予支持。

杜新磊,广育堂国药法人、总经理,广育堂第十八代传承人、国家级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盟理事、中华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经典名方研发与生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济宁市政协常委、济宁老字号协会副会长。

张方鹏,传统技艺传承人,高级制药工程师、总工程师、高级顾问。济宁市十大优秀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仙膏古法制作技艺”传承人。广育堂古法制作技艺作坊创建人。国家级新药芪龙溶栓胶囊等系列产品的原研人,拥有发明专利九项。

徐亚娟,传统技艺传承人,主任中药师,广育堂国药质量负责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仙膏古法制作技艺”传承人。

陈厚高,传统技艺传承人,高级技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仙膏古法制作技艺”传承人,山东省首席技师。

杨书奎,传统技艺传承人,执业药师、主管中药师……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公司特别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还先后聘请了国医大师张灿玾、金世元等知名专家作为企业的技术顾问,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也使得广育堂“广济世、育众生”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精湛的炮制技艺被传承发扬光大。

药材好、炮制好、药才好。为保证药材质量,提高药品疗效,公司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基地规划种植面积一万亩,主要种植丹参、金银花、黄苓、桔梗、党参等品种,对已种植的上万亩药材基地,通过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GAP标准。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配套”的产业模式,充分发挥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中药材的种植在满足广育堂国药工业园生产需求的同时,出口东南亚各国。

广育堂明朝、清朝、民国传承有1180个经典古方,目前企业拥有口服液、丸剂、散剂、煎膏剂等八个剂型,143个国家药品批准文号,其中10个独家品种。

最为著名的还是被称之为“中华滋补第一膏”的养生国宝“二仙膏”。

明御医徐春甫的宫廷妙方“二仙膏”在广育堂传承下来,在清朝被钦定为皇家贡品,为了嘉奖广育堂,乾隆御笔“二仙膏”,广育堂由此名声大振。

乾隆七下江南,五次去祭拜孔子。乾隆五十五岁(1765年)南巡再次去孔庙拜谒,孔家把四季养生的滋补珍品“二仙膏”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服用后精神大悦,回京后下旨将“二仙膏”调入京城,钦定为御用滋补珍品。为了嘉奖广育堂,乾隆御笔为“二仙膏”题名。从此,广育堂名声响遍神州大地。

“二仙膏”组方科学,用材地道、炮制精致、功效神奇,荣登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滋补第一膏”,其制作技艺,也被并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1989年初,前苏联驻华使节访问山东时,将二仙膏作为国礼赠送前苏联驻华使节莫初里斯基等嘉宾。随后前苏联经贸代表团对济宁中药厂(广育堂二仙膏生产厂)进行了礼节性的拜访及贸易洽谈。

国医大师张灿玾说:“二仙膏”采用龟、鹿“血肉有情之物”,打通任督二脉。全方合用,阴阳双补,补而不滞,温而不热,恰到好处。

目前,大量传承百年的广育堂名优产品,被社会认可、接受、悦纳,并大量应用。

小儿牛黄清心散古法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养血退热丸制作技艺,被列入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育堂已经成为集中药生产、研发、经营为一体的高科技中药制药企业。投资2.5亿元的广育堂工业园,达到30亿元的生产规模。

目前的广育堂,已成为中国大健康的一种文化品牌。广育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是广育堂国药的全资子公司,公司致力于大健康产业发展,开展广育堂国医馆全国布局加盟,目前已在济宁、济南、广州、哈尔滨、重庆、沧州、随州、银川,岳阳、邯郸、唐山、菏泽、十堰、锦州、咸阳、烟台、内蒙等地先后开办广育堂国医馆30余家,未来三年内将在全国开办广育堂国医馆300家。

当“大中国”遇上“大世界”

根植济宁兼济天下的仁爱情怀

文化,让广育堂目光如炬;文化,让广育堂眼光高远。

走出济宁的广育堂,早已不满足于齐鲁大地,她还要走出中国,迈向世界。

为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研发中心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联合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对传统中药古方进行研究和开发。目前已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进行二仙膏等产品的二次开发项目。其中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开发《二仙膏二次开发研究与产业化》项目,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共同研发《新型膏剂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与此同时,公司注重实施品牌战略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广育堂”已经在中国、澳大利亚、韩国等5个国家注册商标25项。“二仙膏的二次开发”、“含化上清片关键技术优化及临床研究”先后获得济宁市科学技术奖,现拥有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国家中药保护4项。

为保护传统医药知识产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中心批复在山东广育国药有限公司建设国家名录工程中心,承担中国中药老字号名录建设工程。名录工程中心建设后国家将委派专家指导开展系列工作,名录工程中心把广育堂传统古方纳入国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作为试点单位,将广育堂传承的1180个古方纳入首批名录保护工程进行公布,这将极大提升广育堂在国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中的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日趋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广育堂国药把握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二仙膏走向海外后深受欢迎。海外客商陆续来广育堂参观访问,洽谈合作事宜。

外宾通过参观博物馆、文化展示厅、古方创新中心、中药炮制室等,了解百年老字号广育堂的中医药发展历史,精湛的炮制技艺,感受到广育堂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优质的药品质量,增强了对广育堂品牌的认知和信赖。

菲律宾总统特使许海港将军对广育堂大加赞赏,并对中菲之间的中医药合作充满信心,希望广育堂尽快走进菲律宾,为菲律宾人民带去健康。

以农业部部长Ms.Orit Noked为首的以色列代表团走进广育堂,参观了二仙膏古法制作技艺作坊后表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广育堂精湛的炮制技艺更是让人赞叹。

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留学生赴广育堂参观,学习中医药文化,亲身体验传统中药炮制技艺。

广育堂国药秉承“广济世、育众生”的大医理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多次开展送医送药下乡、进社区等公益活动,邀请中医专家为社区百姓免费义诊,赠送药品。关爱弱势群体,每年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为环卫工人送去常备药品和生活用品。关注下一代成长,救助困难学生,并多次为困难学生募集善款。

2015年和2017年,参与救助济宁市600余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杜新磊总经理被评为呵护童心,共铸中国心“爱心大使”;2016年7月,与公益中国慈善联盟、山东省献血办公室联合举办无偿献血活动,荣获“最美爱心企业”;2017年12月,参与“精准扶贫暖人心 传递大爱正能量”大型公益系列救助活动……

杜新磊告诉记者:广育堂国药一直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多位领导莅临广育堂指导工作,通过参观公司中医药文化,为公司发展指明方向,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党和政府的关怀既是荣誉和骄傲,也进一步倍增了发展的动力和信心。激励着广育堂人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创造更加光辉的明天。

杜新磊董事长

聘任张灿玾教授为高级顾问

广育堂博士后工作站成立

杜新磊董事长与广育堂第十七代传人李允绍先生合影

坐诊中医为患者问诊

广育堂现代化生产车间

留学生参观广育堂中医药博物馆

菲律宾总统特使骆德祥、许海港将军莅临广育堂参观考察

2019-01-14 ——百年广育堂的“老店新传” 1 1 日报 content_623005.html 1 打造中医药文化第一品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