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3日
首页
第03版:

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新时代

■刘长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批判性、革命性和发展性的特质。历史的潮流勇往直前,中国已昂首迈进新时代。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维度,坚持辩证地、全面地、科学地观点,为我们精准把握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新思想是新时代的行动指南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认清新时代的社会实践,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关键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魄力,顺应社会趋势,维护人民利益,解决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航线的灯塔、前行的旗帜。当前,最重要的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真学才能弄懂,真信才会落实,这样就会更好地解读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新时代的必然

人民群众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新时代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体现出来的发展性、针对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的内在要求,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不断创新发展,并且能真正把握、深刻理解和彻底解决时代问题。在新时代,我们党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独创性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的历史维度是新时代的时空背景

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判定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基础。历史方位向前发展,时代坐标日新月异,奋斗目标也会随之变化。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面临新的时空维度,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就是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新时代代表新起点,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我们必须要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无愧于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新时代的判断标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重大判断是关系全局的关键判断。我们党的发展史就是深刻认识和理性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继往开来、战胜困难、解决矛盾,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过程。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说明了我们党掌握和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战略依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切实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认真实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从而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筹发展,在根本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国情是新时代的客观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发现、解决问题的前提。认识新时代,就要认清国情,认清世情、党情。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截止2017年底仍然有3046余万农村贫困人口,扶贫进入攻坚期;就业上学、医疗保障等民生还需进一步提高;迈过中等收入陷阱与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国外干扰和敌视此起彼伏等。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国情。

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的坚强领导核心

政党是人民群众的先进组织,新时代的发展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的自觉发展。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党要确保 “四个自信”、坚持“四个伟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没有穷尽真理,我们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这个前提下,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基本武器,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展望新时代,能让我们厘清思路,明确方向,从而为实现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2019-01-13 1 1 日报 content_622557.html 1 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新时代 /enpproperty-->